6343135
特评 | 公开透明能否打破困住平台从业者的“黑箱”?
文章
1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王森
2021-12-02 01:03

特评 | 公开透明能否打破困住平台从业者的“黑箱”?

某些网约车平台抽成浮动且不透明,事后计算,比例竟超三成,不少司机辛辛苦苦工作一天,真正拿到手的辛苦钱却少得可怜。当年,网约车横空出世,一举搅动了出租车市场,饱受诟病的“天价份子钱”现象有所收敛,然而,随着网约车市场格局尘埃落定,从劳动者口袋里掏钱的不正之风难道卷土重来了?

日前,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提出规范行业十条意见,其中六条和从业人员权益保障直接相关,对包括保障劳动权益、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对于司机最关心的报酬问题,新规要求网约车平台须向驾驶员和乘客公示每一笔订单计价规则和收入分配规则,同时还要会同工会、行业协会协商合理抽成比例上限,并通过媒体公开发布。

平台从业者困在系统里——去年9月,一篇聚焦外卖小哥生存现状的新闻调查,使包括外卖、快递、网约车在内平台从业者劳动权益的讨论不断升温。这篇报道揭示出当前互联网平台经济的普遍性问题:算法不断优化让“系统”跑得越来越快,平台从业者在严格的时间和规则中运转,却在强大的“系统”面前越来越失去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力量。某些平台滥用技术霸权,用“系统”制造监管“黑箱”,获得了比传统垄断行业更大的权力。

公开透明,让监管者、从业者和公众能够更直观、明晰地了解平台系统运营的方法,或许能够打破“黑箱”状态,为平台就业者脱困。要求各平台公示抽成比例和计算方法,劳动部门、工会和舆论就能更好地约束网约车平台肆意提高抽成的行为,也能助司机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平台进行服务,用脚投票,激活竞争。当然,破解系统“黑箱”,公开透明利益分配算法只是第一步,对于平台联合调涨抽成、设计其它分配方式绕开监管等行为,有关部门还需反垄断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予以应对。

平台抽成过高,释放的是垄断警讯。互联网时代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利用算法控制市场,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制造垄断新方式。过去,某些公司利用竞争优势或以商业秘密的名义,滥用技术故意隐藏规则、操纵消费者、制造歧视,产生了包括司机抽成动态浮动在内的大数据杀熟、大数据诱骗、“信息茧房”等现象,法学界人士已经呼吁对算法实施公开透明监管。技术不是万能的,自律也很难靠得住,算法向善,需要引入外部监督的力量,让人性与技术、客观与主观、感性与理性的较量趋于平衡,才能让科技为人们的福祉服务。

对网约车平台与其他互联网平台而言,保障网约车从业者权益新规是一个警示,也是审视自身发展路径的一次机遇。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先期巨额补贴吸引用户,再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割韭菜”的做法已经被消费者识破和唾弃。事实也证明,沿着这条路径成长的企业往往难逃关张倒闭的命运。利用算法损害消费者利益、妨害公平竞争,最终会破坏市场生态,折损企业长远发展和长远利益。互联网平台经济需要放弃急功近利的错误价值观,拒绝被热钱资本绑架,让科技更多服务于实现共同富裕等社会责任,才能获得消费者的尊重,并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