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6641
“50后”艺术家对时代的思考与实践 “同频—三个人与一个时代”作品展在罗湖美术馆开幕
文章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冯庆 通讯员 柳梦洁 /文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任宪平/图/视频
2021-11-17 22:45

“50后”艺术家对时代的思考与实践 “同频—三个人与一个时代”作品展在罗湖美术馆开幕

2021年11月17日,由深圳市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罗湖美术馆、罗湖区书画艺术家协会承办的“同频——三个人与一个时代作品展”在罗湖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杨劲松、张小纲、魏大巩三位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近60余幅。展览将展至11月30日。

中国美协理事、广东省美协副主席、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梁宇,龙华区政协常务副主席秦跃良,原罗湖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跃仑,罗湖区文联主席戴素霞,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二级调研员黄煜,罗湖区文联副主席魏文芳等出席开幕式。

据悉,杨劲松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副主任;张小纲任教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魏大巩是旅美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三人均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在湖南省长沙市成长,同时远离故乡、漂泊远方。

“罗湖是我们梦想的地方。这里面对世界前沿,我们三位‘50后’湘人能在这里举办画展,感到非常高兴。”杨劲松表示,我们面对着一个大的时代,见证着历史进程、高低起伏的一面。通过这个画展,将三位身处不同地方、拥有不同生活经历的艺术家关于时代的思考和实践进行集中展示,希冀能带给深圳观众不一样的观展体验。

据策展人刘冰介绍,此次展览筹备历时一年多,几经波折,最终以“同频”的主题将杨劲松、张小纲、魏大巩这三位艺术家与一个时代链接起来,并以抽象艺术作品展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小彦;学术委员会成员有:王敏杰、邹建平、阮竣、黄建成、刘应武、于延丰,他们为展览建言献策,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和学术支持。

“他们从上世纪的封闭中出走,而且永不回头。”此次展览学术主持、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小彦认为,虽然此次展出的同为抽象艺术,但杨劲松、张小纲、魏大巩三人作品也因个体情感的差异,有着明显区别。

杨劲松始终把材料的内在可能性作为表达对世界认知的媒介。在他的实践中,材料的物理属性一开始就被颠覆,还材料以审美的本性,让形而上的诉求通过重新“异化”而获得其物质的造型。

魏大巩一直关注节奏的视觉化效果,通过平面与颜料、进而颜料与运笔的关系,让痕迹成为律动的隐喻,从而在画面上实现一个完全独立的世界,用以对应于深远的情思与盼望。

张小纲则对水性材料与效果着迷。中国传统中那种弥漫着无限空间意味的视觉世界,用一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偶然性,寻觅一处属于彼岸的“桃花源”,从而使内心热度化为眼前的潇洒。“这说明,抽象的根由既是物质的,更是内心的。抽象尽管有其物化的形状,但这一形状的内核却是一种上升的精神。”杨小彦说。

“这次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大不同的‘同频’,三位艺术家尝试新的突破,以不同的艺术语言去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罗湖美术馆馆长于延丰表示。据悉,近年来,罗湖美术馆致力于展示与传播中国当代先锋艺术。深圳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特质、简约纯粹的现代城市风格与抽象艺术默契十足。本次展览也是罗湖美术馆通过艺术家个案与群体研究对抽象艺术主题的深化和扩展。更重要的是,多维度提升罗湖文化软实力,为高质量建设“湾区枢纽、万象罗湖”,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贡献艺术力量。

当日,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小彦,浙江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敏杰博士,著名艺术家、湖南省美协副主席、原湖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邹建平,中央美院中法学院副院长黄建成,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吴武斌,原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教授李全民,广州美院教授刘应武,浙江省美协综合材料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叶国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苗彤,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李强,原湖南电视台导演、艺术家聂宪,湖南省油画学会副主席兼秘書长,湖南设计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马建成,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王豫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义明,广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黄滨,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院长、艺术学部主任钟曦,深圳市美协副主席、深圳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陈向兵,深圳市美协副主席、深圳市公共文化创作中心副主任杨晓洋,深圳市美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郝强,深圳市美协副主席、关山月美术馆艺术总监文祯非,深圳市美协副主席张闯,深圳市美协副主席方晓龙,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深圳大学教授邹明,深圳美术馆馆长张燕方等也参加了开幕式。

读特新闻+                

相关评论摘录

他从具像转入抽象、重表现而轻再现,画面的递进关系随其涉猎世间的深入走入沉雄和率性。涂抹是人类的天性,是自由意识的载体,也是人类从无知走向认识世界的起始手段,自此,杨劲松渐入一种佳境!

作为创造视觉系统的艺术知识分子,杨劲松创作的节点是如此地明确而不与现实中的庸俗方式同流合污,在生活激流中如清澈的泉水依然孤傲地流淌着,冲涤着现世红尘地污泥浊水。洗礼后只剩下干净的心并走向敬畏!也许,凭着这种与生俱有的气质,杨劲松坚守的艺术家园中始终与市俗保持着警觉,保持着对生命和学术同等敬畏的态度和执着的信仰。

——节选自邹建平《杨劲松的“前身”和“后世”》

在深圳,若提及水彩画,张小纲先生的名字一定是绕不过去的存在。他对水彩有着超凡的执着,并通过身体力行,令这个源自欧洲的画种生发出了强烈的东方气韵。

“水”与“彩”的交融已经成为了他关于人生的思考方式,百转千回间,不但可幻化出天地的深邃,更可透射出生命的感叹。尤其是他近年来创作的《溪山呤》《叠嶂》《听风》《隐秀》等系列作品,尽皆超然象外,以中国文人之抒情,写意了万千世界。

作为本土画家,张小纲的水彩总是推陈出新,不断探索着这个画种的可能性,一次次挑战着自己的极限。无论是他最钟爱的主题“莲荷”,还是近年来潜心探索的抽象写意,都显示了他对水彩发自本心的无限热爱。

在张小纲的水彩画中,呈现出了万般寓意在心、诗意不言于画的特质。这种“技进乎道”的泰然自若一如他的人生态度。

——节选自吕晓萌《山水无言,超然象外——观张小纲水彩新作有感》

对于魏大巩来说,抽象绘画,就像古典音乐和中国书法一样,有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既因人而异,又四海相通,传递艺术家的心声。绘画的抽象语言,成为一种奇妙的视觉音响,使魏大巩能够横跨整个地球,穿越半个世纪,发明自己独特的声画世界。

《文化启示录》构成的整体声画印象,以魏大巩的传奇经历,是抽象艺术的前生今世的表征。在21世纪的今天,抽象艺术比较任何时代,都更能激励中外观众去感受、欣赏和思考艺术的智性力量,在认知其历史价值的同时,引发更一般的思考。

这就是艺术所揭示的文化宇宙的奥秘,开放、多元,充满无限张力;这就是我们所感知的声画世界的魅力,在发明自我中引起现实的同频共振;这就是魏大巩“文化启示录”的发明,其抽象的意境,谐同绚丽而又质朴的画外音。

——节选自洪再新《音画的同频共振》

编辑 昌慧 审核 谭凤希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