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1359
这里不仅有改变,还有希望!416部影片在2021中国公益映像节传递爱
文章
1
读特融媒实验室
2021-11-12 19:46

这里不仅有改变,还有希望!416部影片在2021中国公益映像节传递爱

“感谢每一个无论何时都在向善而行的你,让公益在中华大地奔腾不息。”11月12日,2021中国公益映像节颁奖典礼及主题论坛在深圳商报社大厦国际会议厅举行。本次中国公益映像节映像大赛聚焦乡村振兴、生命守护、红色传承三大主题,共征集到来自全国26个省、市和地区的416部公益影像作品,最终评选出“金蝴蝶奖”等51个奖项。其中,《国华的孩子们》获得年度最高奖“金蝴蝶奖”。

中国公益映像节由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组委会办公室、深圳市关爱行动组委会办公室共同主办,是国家级的公益影像盛典。映像节秉承“用影像传播公益,让公益融入生活”的理念,已连续举办9届,汇聚海内外优秀公益影像作品4473部。

11月23日至25日,中国公益映像馆3D展馆将随中国慈展会云展平台上线,获奖作品也将在云展平台展播。

2021中国公益映像节获奖者与嘉宾合影。

416部公益影像作品参与角逐

“生命的关爱,在步履匆匆中交替接力;公益的鲜花,在漫山遍野间次第盛放;人生的赛场,他们用汗水书写勋章;红色的血脉,在中华大地传承流淌……”2021中国公益映像节颁奖典礼上,通过短片分享了优秀参赛作品镜头记录下的真实故事,令人感动和温暖。

2021中国公益映像节组委会经过初评、复评、终评三轮评审,从26个省、市和地区的416部公益影像作品中评选出“金蝴蝶奖”等51个奖项。其中,由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创作的《国华的孩子们》获得年度最高奖“金蝴蝶奖”。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创作的《守护——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抗疫侧记》获最佳纪录片奖;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创作的《冬天不冷了2020年版》获最佳公益广告奖;中国扶贫基金会创作的《爱不缺席 伴TA成长》获最佳创意奖;深圳市总工会创作的《工夫——圆梦》获最佳摄影奖;二更文化传媒(深圳)有限公司创作的《少年的仰望》获最佳剪辑奖;北京爱度公益基金会创作的《六色》获最佳微电影奖。

另外,由国家税务总局佛山市顺德区税务局创作的《蜜月》获得政府/事业单位类最佳作品奖,深圳市止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作的《格桑花开》获企业类最佳作品奖,清风福康计划有限公司(中国香港)四川办事处创作的《坚强的阿布洛哈》获公益组织类最佳作品奖,来自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倪子健创作的《旅途》获个人类最佳作品奖。

《星星孩子的音乐会》《答案》《深圳5200架无人机天空之舞献礼党的百年华诞》等40部影片被评为单元类优秀作品。

在颁奖典礼上,大赛评委代表通过视频向大赛和获奖者表示了祝贺。2021中国公益影像大赛的终评委、著名纪录片导演、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获得者杨紫烨说,“评审过程中看到影像作品有创意,表现力佳,具有人文关怀。恭贺得奖作品的制作人、所有入选作品的制作人。期待明年疫情过去,一切回复正常,能够到现场参加典礼。”

2021中国公益影像大赛的终评委、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主任王晓红则表示,“影像记录我们身边人、身边事,在这些人间烟火中,我们感受到了公益的力量。让我们用影像、用感动、用分享,传播更多的善与爱。”

用镜头记录平凡生活里的不平凡

本次参赛作品中,许多影片以朴实的视角,记录下了生活中平凡却不普通的身影。他们有扎根乡村教书育人的乡村教师,有曾经在枪林弹雨中英勇战斗的抗战老兵,有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农人,有正在与病魔、痛苦、孤独进行斗争的罕见病患者……

《国华的孩子们》获得年度最高奖项“金蝴蝶奖”。

获得年度最高奖项“金蝴蝶奖”的《国华的孩子们》,把目光投向了一群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寒门学子。这部作品以国华纪念中学为背景,用真实故事改编。影片中,一群孩子因为家里困难差点没法读书,但他们没有放弃,也受到了社会的帮助。后来,他们有的成为医生,有的成为建筑师,有的成为老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毕业于国华的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也以回报社会作为终生追求。他们把教育扶贫事业代际传递,温暖每一代年轻人。这部作品于2020年12月26日上线,收获了广泛关注,鼓励更多年轻群体加入教育帮扶事业。

颁奖典礼上,参与创作这部作品的国华纪念中学老师段玉平代表团队上台领奖。“心情非常激动,非常感谢主委会给予我们一个这么高的奖项,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段玉平说,国华的孩子不仅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更为可贵的是他们传承了国华的精神,每一天都在践行“既受惠于社会又甘于为社会奉献作为终身追求”的使命,这令国华老师最为骄傲,也是鼓励国华老师前进的力量。

优秀作品《星星孩子的音乐会》聚焦了一群热爱音乐的自闭症孩子,这些孩子共同组成一个乐团,取名深圳爱特乐团。在乐团里,他们通过音乐与社会产生连接。他们还要举办一场属于自己的音乐会,紧张的彩排、演出的准备、每位演奏者的故事……所有点点滴滴都被记录在这部作品之中。

政府/事业单位类优秀作品颁奖。

“我在拍摄的一个多月过程中,最深的感触就是联通和连接。”影片拍摄者、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记者陈晗上台领奖时表示,有天赋的自闭症孩子聚在一起演奏一首乐曲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们之间的联系非常困难。他们演奏一首乐曲可能要待一起练习一年,而星星音乐会连续举办了八年,每个孩子都要为这场音乐会花一年时间去沟通,去打破一堵因自闭症而产生的“透明的墙”。这份成果不仅有孩子家长的支持,还有关爱自闭症孩子的社会各界人士给予的支持。

通过参赛作品,观众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实现小康梦想,看到腾飞的中国探索宇宙浩瀚,看到生命的歌唱、温暖和希望……

年度单项奖颁奖现场。

获得最佳摄影奖的《工夫——圆梦》作品讲述的是深圳电子厂工人何晓辉的故事。何晓辉是一名单身父亲,平时既要忙于工作又要照料年幼的女儿,生活彷佛失去了盼头。一次偶然机会,他接触到深圳工会的“圆梦计划”,多次犹豫后决心走进圆梦学堂。在克服来自生活和工作的重重困难之后,最终重拾大学梦。

何晓辉努力追求梦想的精神感染了许多人,包括这部影片的导演、来自深圳晚报发展有限公司的梁淞。梁淞说,参与拍摄的演员基本都是参加“圆梦计划”的学生。虽然他们不是专业演员,但可以通过镜头看到他们渴望知识的眼神,非常动人。他们对于知识的热爱,也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用影像助推公益新力量

“用影像传播公益,让公益融入生活”,是中国公益映像节不懈的使命与追求。9年来,中国公益映像节吸引了千万网民的倾情参与,这场爱的视听盛宴已经成为了公益理念交流、碰撞和传播的全国性平台,同时,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公益影像感受奋斗之美、生命之美、助人之美,感受人间大爱和真情温暖,从而凝聚向上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引导更多“公益追梦人”带着梦想再出发,为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结合时代背景,2021年中国公益映像节聚焦红色传承、乡村振兴、生命守护三大主题,旨在通过讲述红色故事、用影像记录伟大,让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内化为新时代发展的动力与生命力;通过影像展现乡村振兴的新道路、新模式、新理念,引导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已脱贫地区实现产业脱贫、可持续发展;通过影像记录危难时奋不顾身的帮助、困难前永不退缩的勇气、助人时不求回报的奉献,展现生命守护这一宏大主题下细微但不平凡的动人力量。

中国公益映像节组委会代表、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经理白俊仁表示,“期待中国公益映像节在新时代、新使命的召唤下,不断探索公益与影像结合的创新路径,滋养和激发新的公益理念和更多的公益创意,并通过与时代同进步的光影技术,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讲好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努力成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升华城市人文品格与精神气质的新典范,成为展示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与文明追求的新渠道、新载体。”

白俊仁在颁奖典礼上致辞。

公益人在为远方陌生人的幸福而努力着

颁奖典礼结束后,一场关于公益和影像的主题论坛随即拉开帷幕。

深圳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英姬首先通过影片,向观众讲述了器官捐献者的感人故事。张英姬表示,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三献”的宣传推广工作,他们通过原创无偿献血的主题歌,在深圳市的户外大屏、公交地铁站台投放器官捐献公益广告和海报等方式,让更多人感受新生的力量,并加入到无偿捐献器官、无偿献血等公益事业中。

“我们经常说,要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可以让残障人士努力生活的社会,而正是公益组织的行动把我们这些呼吁实实在在地落到了实处,可以让更多像杜海一样的人有机会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广东新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局外人栏目视频导演李京霖在分享作品《奔跑吧杜海》的故事时说。此外,她还对公益宣传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我们希望不仅是把这个故事讲好,也可以传递出来残障人士和大部分人之间的联系。”在以后的公益选题中,李京霖也将把这个角度纳入到引导观众思考的范围中。

论坛现场。

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传播总监张皓宇则重点关注了罕见病患者群体。他介绍称,基金会在关于罕见病的影像上不断探索,从2017年开始就以《生而不凡》为主题来拍摄身边罕见病病友的故事,希望通过一部部5分钟的短片让大家看到疾病背后生而不凡的人。而他也从这些作品中收获了很多感触,“其实病友很多时候的需求,不仅是医疗上的需求,还有在生活中被平等对待的需求。”

中兴通讯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胡丽用助学的故事感动了现场很多观众。她说,在“新华助学”项目的支持下,有许多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摆脱了贫困的枷锁,用了更广阔的成长和发展空间。“新冠疫情来了,各个行业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压力,公益行业一定是满怀信心,因为我看到很多好的政策不断完善和出台,也看到群众参与的热情在高涨。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着初心不断地优化项目,道路会越走越宽。”

“我做了一件在我此生中唯一感动的事情,我们到阿里地区拍摄,找到的当地小孩在语言上很难沟通,没有翻译。正好有一个小孩在路边画画,他画的是可以上天的一颗卫星,当时我知道,我要拍的就是他。”论坛上,二更文化传媒(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倩分享了作品《少年的仰望》的创作历程。她表示,制作团队不仅用镜头记录下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少年的故事,也改变了这个小孩的命运。他们把孩子带到拉萨,也组织大家教孩子怎么在石头上画画。最有趣的是,他们还把阿里地区小孩的画全部送上了太空。

在颗粒公益传播发展中心创始人兼CEO顾源源看来,中国专业公益才刚刚开始,中国公众会经历一个从知道公益、了解公益到参与公益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益映像这种最直观的方式会让大家看到,原来有那么多的组织、社团和个人在为远方陌生人的幸福而努力着,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改变,还有希望。”



记者 陈雯莉 陈致远

剪辑 邱伟斌

审核 陈建中 刘思敏 徐雅乔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