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0173
“水立方”华丽转身,现在请叫它“冰立方”
文章
1
澎湃新闻
2021-11-12 15:09

“水立方”华丽转身,现在请叫它“冰立方”

北京冬奥会的脚步正逐步临近,我们的冬奥场馆也已蓄势待发。

对于冬奥会场馆的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要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注重运用先进科技手段,严格落实节能环保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展示中国风格。”而可持续发展的申奥理念和“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的“中国方案”也令世界瞩目。

值此之际,澎湃新闻记者将带领大家现场深度体验“冰丝带”、“雪如意”“冰立方”等奥运地标,全面了解冬奥会场馆。

制图:白浪

大家最熟悉的中国体育场馆大概就是鸟巢、水立方了。被称为“水立方”的国家游泳中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承担了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水上比赛项目。

2019年,国家游泳中心首次完成游泳池与冰场的转换,成为世界首座完成“水冰转换”的场馆,并于当年12月成功举办了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并完成了赛道认证,成为第一个开启了高规格冰上赛事、并率先进入实战测试阶段的冬奥场馆。

“冰立方”外景。

至此,“水立方”成功变身为“冰立方”,并在即将到来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将承接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项目。

11月11日,澎湃新闻记者探访了改造完成的国家游泳中心,“水冰转换”完成的场馆、进行了重新布置,且每一个细节都有玄机。

“冰立方”内景。

泳池变冰面,科技先填坑

走廊里已经换上了“冰立方”的名牌,通透的屋顶洒下丰沛的阳光,走廊的柱体和墙壁也重新装饰,绘制冰块元素、采用和冬天更相称的蓝色布景,营造出浓浓的冬日氛围……

作为国家游泳中心的业主单位,在冬奥场馆建设改造中,北京国资公司为了践行申奥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创造性地提出“水冰转换”的场馆可持续利用改造方案,并于2020年11月完成国家游泳中心场馆改造工程。

改造完成的“冰立方”是冬奥会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冰壶场馆,世界唯一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均可运行的双奥场馆,也是世界上首个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奥运场馆。

冰面赛道。

“水冰转换”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实际上是一项大工程。

首先,游泳池很直观地看,是一个大坑,那第一步就要考虑怎么“填坑”——泳池里的水抽干以后,设计团队首先要根据坑底平面的荷载能力去搭建可转换架体,设计师们在试了木头、钢筋等多种材料以后,选择了目前钢结构加轻质混凝土预制板结构体系。

赛道近景。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摄

在泳池里“搭架子”看似简单,但要知道这是要用于比赛的,差之毫厘则失之千里,如何保证冰面在稳定牢固的同时,还能达到冬奥会比赛要求?秘密就藏在支撑冰面的可转换钢结构中。

它由2600根3米高、2米长的薄壁H型钢搭建而成,每根梁柱装有柱脚,每个连接点装有可拆卸高强度螺丝,确保钢架坚固结实。

架体搭设完毕后,施工团队进行了荷载试验,最终试验结果显示,每平方米增加1吨的荷载,钢结构的最大变形仅有1.6毫米,符合3毫米以内的设计要求。

有了骨架还不够,冰不能直接“长”在骨头上,所以制冰基础层施工也十分重要。

具体来讲,首先要在混凝土预制板面上铺一层PE膜,然后再铺两层挤塑保温板,保温板之上再铺一层PE膜和抗滑移层,最上一层才是制冰管架。

场馆内已重新布置。

心脏和毛细血管

下面就到了最重要的制冰环节。

给冰立方制冰的机器很不普通,国家游泳中心冬奥改造项目用BIM技术对设备安装进行了设计,还与厂家一道进行了相关实验,对制冰机组参数、配置进行了优化。

当然,这么重要的赛事一定要万无一失,施工方对三台机组制冰机组采取两用一备。

蓝色管线为除湿设备。

现在的冰立方空间多了很多布线,把位于室外的机组和室内相衔接。现在的赛场旁边也有两组管道,一进一回形成回路。

制冰基础层上密密麻麻有序铺装的制冰排管相当于毛细血管一样与动脉静脉相连,室外制冷机组就是“心脏”,打开制冰机组使其运行,将载冷剂通过管道循环输送至制冰场,保证赛场制冰顺利进行。

冰遇热会化掉,保温除湿很重要。“水立方”作为游泳和跳水等水上运动项目的比赛场馆,赛时环境是高温高湿,但是到了“冰立方”,冰壶比赛的赛场环境要求是低温低湿,那当然就要添加新设备——本次场馆改造添加了除湿系统,蓝色的胖管线附着在墙体上,不断地吹出干冷风,用于除湿。

为了保证赛场的环境,还要对比赛大厅进行气密性改造。

除湿管道。

因为冰壶比赛对现场环境要求极高,如果比赛场馆未能得到有效密封,那么湿热空气就会进入赛场内,造成冰面起雾,进而直接影响冰壶比赛无法进行。

为此,国家游泳中心对比赛大厅一层及池岸层的出入口进行了物理改造,增加室内外空气隔离设施。此外还对屋顶的水立方泡泡之间的膜结构及墙面板之间的缝隙进行了封堵。

同时,考虑观赛群众不寒冷,座椅下方的排气孔则将会吹出热气。

孔洞用于看台观众保温。

改造后的场馆也实现智能升级,场馆的群智能系统会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调节,通过一列的举措,最终实现冰壶场馆比赛大厅确保任何热负荷条件下,冰壶赛道冰面温度达到-8.5℃,冰面以上1.5米处温度保持在10℃,相对湿度不超过30%,看台温度16℃至18℃,实现室内高大空间温度的分区调控,既满足了冰壶比赛环境的需要,又为观众营造了舒适的观赛环境。

升旗装置重新调试。

此外,场馆还开展了建筑声学研究项目,在大厅采用最先进的建筑吸声材料,确保赛道两端相隔40多米远的运动员可以通过呼喊声清晰交流。

在此之前,项目已完成比赛大厅照明设施改造,共更新LED灯具314盏。更新后的比赛照明不仅更加节能,还实现了照明功能升级,游泳模式、冰壶模式、商演模式的灯光照明可以一键切换,满足了赛事传播及不同种类大型活动的照明需要。

场馆的新LED灯。

贴心的“无障碍”服务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将承担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赛时服务保障工作。

为此,国家游泳中心实施了冬奥会、冬残奥会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升项目,项目覆盖国家游泳中心全场馆,包括场馆外围及前后院、场馆各出入口、首层公共区域、B1竞赛场地区域。

项目功能涉及无障碍道路、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出入口、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更衣间、低位服务台、语音提示系统、无障碍标识系统等。

针对轮椅冰壶,场馆还采取了人性化的防疫措施,例如增加测温门宽度,确保轮椅通过;降低残疾人防疫物品摆放台高度,方便残疾运动员使用等。

冰面细节。

据北京市国资公司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介绍,国家游泳中心由“水立方”改造成“冰立方”后,比赛大厅将具备冰上赛事、水上赛事及大型商业活动的承办条件。

赛后,将在游泳季和冰上季之间不断切换,春夏秋三个季节将成为“水立方”,用于水上运动;冬季则变身为“冰立方”,用于开展冰上运动,成为奥运场馆可持续利用的典范。

同时,为做好场馆的后期运营,国家游泳中心还利用南广场地下空间建立了2块冰面,一块为标准冰场、另一块为冰壶场地。

届时,将作为奥林匹克中心区冰壶项目体验基地,为大众提供开放的平台。

(原题《“水立方”华丽转身,现在请叫它“冰立方”》)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