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8249
南山:“护水 节水 治水”三位一体 铺就“两山”理念转化“水路径”
文章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立兰 通讯员 张佳鸿 刘福明
2021-10-19 09:20

南山:“护水 节水 治水”三位一体 铺就“两山”理念转化“水路径”

西丽水库调非工程下个月竣工,将为南山北部发展提供更多空间支持,这是近日从南山区水务局传来的好消息,是近年来南山水环境保护与发展的一个精彩缩影。

过去5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之下,南山区坚持党建引领水务惠民,打造“护水、节水、治水”三位一体,交出靓丽成绩单:西丽水库保护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为“南山北”发展释放空间,北部片区魅力画卷将落笔开篇;创建广东首个县域节水型社会,推动城区绿色可持续发展;连续3年“河湖长制”考评获优,辖区河流全流域全面消除黑臭。

南山区先后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水环境保护与发展为城区践行“两山”理念铺就“水路径”,助力南山加快建成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

水与城共融、人与景共生,一幅优美画卷在南山徐徐展开。

护水:

西丽水库“调准调非”传来利好,为“南山北”发展释放空间

总工程量达3.5公里的燕清溪工程已于8月15日全面完工,总工程量达5.5公里的丽水河工程计划于11月完工。近日,南山区西丽水库调准调非工程又传来即将竣工验收好消息,标志着南山西丽水库保护发展工程向前迈进重要一步。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党中央号召下,我国掀起空前的水利建设热潮,西丽水库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南山北部片区的大磡村、麻磡村、白芒三村地处水源保护区域,水源三村人民是水库的建设者。然而受到生态控制线、水源保护线“紧箍咒”的限制,水源三村人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南山北部片区发展严重受限。

对此,南山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水源三村保护与发展实施规划》《南山推进北部协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出一条“让保护更严格、让发展更充分”的新路子,投入数十亿元建设完善西丽水库水质保障系统。

2018年10月,伴随着百旺大厦被爆破拆除,西丽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内288宗清理处置工作提前两个月完成。在此基础上,南山创新施策,实施“调准调非”工程,破解南山北部发展生态“紧箍咒”。

“调非”,即通过工程措施将西丽水库水源保护区约4.35平方公里调整为非水源保护区。南山区按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在水库东西片区新开挖燕清溪、丽水河,将水库东、西片区雨水引流至水库流域外的大沙河,不再往西丽水库汇水,改变片区内地表径流流向,推动饮用水源与污染风险区“物理隔离”,解决水库周边污染威胁。

“调准”,即通过工程措施将位于二级水源保护区内的白芒村、麻磡村、大磡村和牛成村建成区约11.63平方公里调整为准水源保护区。南山提出按照50年一遇的径流截流标准,将水源三村建成区雨水径流截流调蓄并转输出库,分别排入丽水河和燕清溪,最后汇入大沙河,从而进一步消减入库污染负荷、降低水库污染风险,推动建成区雨水径流溢流入库水质100%达标。

上述调非工程将在11月建成完工,调准工程也将在第四季度完成竣工验收。两项工程将分别释放4.35平方公里、11.63平方公里,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提供坚实的空间支撑,有力破解制约南山北部片区发展的“紧箍咒”。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系南山三大战略示范工程之一,目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打造“一环一带三组团五片区”发展格局:一环,西丽湖科教生态环;一带,大沙河大学智慧带;三组团,大学城、石壁龙、留仙洞;五片区,大学城、燕清溪、白石岭、石壁龙、留仙洞。

今年9月,南山又开启环西丽湖碧道建设,预计建成后全长约15公里,将成为全市首个环湖休闲文化经济共同体。碧道建设将尽可能保留西丽湖及其周边原有的自然风貌,建成后将串联起科教城内主要公园、高校、科研机构、社区和产业等重要功能片区,成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内慢行交通、自然景观、沟通交流的复合廊道。

南山北部片区魅力画卷将落笔开篇,水源三村发展的春天即将来临。

节水:

创建广东首个县域节水型社会,推动城区绿色可持续发展

高速发展对水资源有高需求。作为深圳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南山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9,如何破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城区绿色可持续发展?

南山区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思路,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成绩突出:2019年南山区成功创建广东省首个县域节水型社会。2020年,南山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得到水利部充分肯定,一次性通过水利部组织的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年度复核及“回头看”工作。

南山区积极探索和实践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机制,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构建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目前,节水创建成效显著:南山区成为全市第一个完成规划水资源论证的区;全区已开展131个节水型居民小区、6个重点用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和122家节水型公共机构的节水载体创建活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实行EMC综合节水改造,成为广东省第一家实现合同节水的高校;建成深圳湾体育中心、鲸山九期、崇文花园等一批中水、雨水利用工程。

海绵城市建设也是水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可以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南山区印发《南山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重点片区详细规划》,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初见规模。辖区建成了人才公园、大沙河生态长廊、万科云城、海湾花园等一批海绵城市改造示范工程,构建串联大小南山—深圳湾滨海休闲带—人才公园—大沙河生态长廊—塘朗山—西丽湖等覆盖南山全域的自然景观廊道。

改善水质、增加可用水资源,同样是缓解用水紧张的重要举措。全区27条河流和辖区内湖泊、水库、小微水体,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做到了“河有其长”。黑臭水体治理提前完成,后海河在全市133条黑臭水体中率先脱黑脱臭,在全市树立了标杆;建成区5条黑臭水体已治理完工。

在“会呼吸”的海绵城市花园嬉戏游玩,在碧波荡漾的大沙河练习皮划艇……人水和谐、水城共融的美好图景成为南山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生动写照。

治水:

“河湖长制”连续3年考评获优,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日前,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公布2020年度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结果,南山区获评优秀等次。这也是南山区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度以来,连续3年获评优秀等次。

南山区先行先试、逐步探索出一套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河湖长制应用模式,推动河湖长制工作从“有名”“有实”到“有能”“有效”、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实现水环境、水生态持续向好。从2016年起,南山强化政府组织领导,全面推行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体系,实现27条河流全域在管。

近5年,南山区已累计投入60余亿元治水。2018年以来,南山区三级河长全面围绕黑臭水体整治、防洪度汛等工作,开展南山区河湖巡察工作。累计至今,已巡河13793次,巡河发现(交办)问题869宗,全部落实整改,整改完成率100%;处理河湖管护投诉82宗,市民满意率100%,提前完成辖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任务,其中后海河全市159条黑臭水体中率先脱黑脱臭。

三级河长是河湖管理保护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具体落实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及修复水生态等有关工作。其中,区委书记任区级总河长、区长任区级副总河长,河湖分级分段设置区级河长7名、街道级河长30名、社区级河长36名。

为持续推动河湖长制工作从“有名”到“有实”转变,南山区制定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各项工作制度,印发实施了《南山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南山区全面推行湖长制实施方案》,明确河长制湖长制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工作任务、河长湖长职责及保障措施;此外,出台河长会议制度、巡查制度等机制体制,建立河长述职机制。

南山还坚持系统治水、水城共治,重视公众参与,倡导全民治水,政、企、民全面投入,治水从“一家管”变为“大家管”。

值得一提的是,辖区16家后海河河畔知名企业,共同组成“守护后海河”政企共治联盟,巩固后海河治污脱黑成效;建立全市首个护河特色U站—“沙河·尚”护河志愿服务U站,组织志愿者化身“河小二”,全年无休监督河道治理;组织居民代表成立后海河义工监督队,监督河流治理和运维管理。

“经过治理后的后海河,再也没有出现过脏臭了!”久居后海河畔的张女士激动地说。见证了后海河突出变化的她,已报名参加“河小二”志愿队,“有了河湖长制,河流只会越来越清、越来越好。”

未来,南山水务人继续把党建和中心任务、重点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水务工作全过程,以保障防洪排涝安全、水源供水安全为基础,以建设城市碧道、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节水典范城区创建、海绵城市建设为重点,以水务科技智慧为支撑,为南山建成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提供坚实“水生态”力量。

如今,南山既是全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区,也是全国最佳宜居城区之一,在这里,生态与经济齐飞、美丽与发展共赢已成为现实。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