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2425
践行嘱托 | 河套:触时代之脉 绽科创之光
文章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通讯员 廖晓龙 文/图
2021-10-14 10:39

践行嘱托 | 河套:触时代之脉 绽科创之光

收录于专题: 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小地方,孕育着大希望,小地方,可以有大作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河套不仅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平台,更是国家落下的“关键一子”。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构建了市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属地党委政府统筹推进、市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市场化主体开发建设、重大项目专班负责的工作架构,研究部署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重大事项。

过去一年来,福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重要指示要求,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创新机制,主动作为,日夜兼程,全力以赴推进园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集聚创新资源 打造深港科创开放合作先导区

早高峰时段,地铁3号线福保站格外繁忙,鱼贯而出的人流几无间断汇入南侧这片神奇而沸腾的土地。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内,高达303.8米的长富金茂大厦直映眼帘。这座地标性建筑,又名深港协同创新中心,不仅是合作区内的最高楼,也是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前沿地。

目前,深港协同创新中心已进驻90多家企业,包括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Beta Bay智汇港湾人工智能孵化器等,有23家高新科技创业团队在这里扎根,涵盖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物联网等新兴领域。

香港科技大学是第一个入驻河套的香港高校,并在深港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布局15间科研实验室,推进重大科研项目。港科大深圳平台执行院长李世玮教授表示,希望发挥深港两地协同创新优势,打造以香港科技大学为核心,辐射湾区的创新平台。

以深港协同创新中心为轴,一批高端科研机构和组织平台汇集于此。据了解,去年以来,福田区以推动深圳园区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加强深圳园区空间保障,研究制定专项政策推进城市更新和综合整治,持续打造“项目化、定制式”新科研空间。

选址深港国际科技园的香港中文大学深港创新研究院去年5月在合作区成立,研究院设有机器人研发实验室、EMC电磁兼容测试实验室、手术室环境模拟与验证实验室、智能生物医疗工程实验室等多个独立的科研空间。

刘云辉教授所带领的研发团队去年12月入驻。负责人钟仿洵博士表示,这里充裕的科研空间和完备的供应链,大大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据了解,该项目团队在手术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机器人抓取、视觉导航、控制等领域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相关技术已部分实现了产业化。

香港城市大学福田研究院高时空分辨率电子显微镜项目,利用香港城市大学国际人才、知识与技术创新交汇的地缘优势,结合深圳的产业基础与应用创新优势,推动高时空分辨率电子显微镜产业国产化,建设全球电子显微学创新高地和高端精密仪器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为发挥已引入的香港高校和国际科研项目的示范带动效用,园区未来将打造香港高校优势学科实验室集群、国际一流创新研究中心集群、国家重大科研平台集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集群、科技创新服务集群等五大集群布局建设,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

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打造世界级科创枢纽区

如何让深港两地的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更好融合两地的创新资源?关键在于构建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框架下,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紧紧抓住中央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的契机,充分发挥河套深港合作区“一河两岸、跨境互联、优势耦合、风险可控”优势,从深化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法制、税制、科研体制、园区管理体制的“五流四制”政策创新体系等方面重点发力,推动深港两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探索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打造国际创新规则试验区。目前,合作区深圳园区“1+N”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合作区“政策包”已落地实施,提出七大方面24项具体举措。

今年2月初,福田区发布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科研及创新创业若干支持措施》,对国际化研究机构最高资助上限可达1亿元;基础研究和引用基础研究项目最高资助上限可达5000万元。

体制机制领域创新,有效促进了科研人员、物资、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跨境高效便捷流动,重大机构平台的落地,更是为高标准规划建设好合作区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目前,深圳园区已实质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逾百个,包括香港5所“世界百强”高校项目、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国际量子研究院等,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新引擎。

以粤港澳大湾区湾区数字经济算力中心为例,其依托鹏城实验室和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福田)建设,已引入4位院士、6位教授,预计2023年算力达到全球数字经济超算前50名。

加强两个创新“双轮”驱动

为“双区”建设作出新贡献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圳新40年,福田新30年开局起步之年。福田区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再度被置于显著位置。

未来五年,福田将推动构建“五流四制”政策创新体系;集聚一流创新资源,推动国家级科研平台、国际科技组织、香港高校科研机构、国际顶尖研发机构、粤港澳合作新型研发机构集群发展,支持“湾区芯谷”等重大平台建设运营;营造国际化园区环境,建成皇岗口岸超级湾区枢纽,加快建设南华村国际人才住区……

“小地方可以有大作为,小空间可以做大改革。”福田区委书记黄伟表示,河套片区建设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福田将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为支撑,通过两个创新的双轮驱动,深度发挥河套片区“小地方有大作为”的新作用,为“双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处,面积3.89平方公里。其中深圳河南侧的香港园区面积约0.87平方公里,深圳河北侧的深圳园区(包括皇岗口岸片区和福田保税区)面积3.02平方公里。

e站通是深圳唯一“一站式”办理海关和地方政府服务事项的大厅,也是全市唯一能够实现深港跨境“一件事一次办”的场所。

目前,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已实质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逾百个,科技创新持续展现勃勃生机。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少昆 摄

规划篇

“1+N”规划体系,构建“一心两翼”空间格局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已基本形成园区发展规划与空间、科研等专项规划紧密衔接的“1+N”规划体系,从规划层面实现多规衔接、互为补充的格局。

未来,深圳园区将构建“一心两翼”的空间格局,以皇岗口岸南北两侧建设服务枢纽片区、协同创新片区、国际人才社区片区、高端科研片区、中试及产业化片区,打造一流的国际科研园区。聚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三大学科方向,医疗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微电子、金融科技六大创新领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新引擎。

空间篇

筑巢引凤 打造优质科研空间新高地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先期整备的37万平方米优质科研空间已投入使用。2020年拓展新空间约10万平方米,建设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国资国企产业创新中心。已开工建设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两个全新的创新载体,将新增30万平方米科创及配套空间。“腾笼换鸟”推动福田保税区旧貌焕新颜,持续打造新科研空间。利用福田保税区现有仓库厂房在层高、承重等方面的良好条件,以“项目化、定制式”积极推进新空间改造,筑巢引凤打造优质科研空间新高地。

未来,皇岗口岸片区货检区将释放50万平方米土地,成片打造协同创新区。预计到2035年,超过300万平方米的科研、产业及配套服务空间将持续供给,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项目篇

集聚创新资源 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的独特优势,持续吸引了一批香港及国际优质科研机构和人才。

截至目前,深圳园区实质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逾140个,包括香港5所“世界百强”高校项目、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检查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和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等,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全力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建成港科大蓝海湾孵化港、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福田)、香港青年创新创业社区、UNI香港青年创业空间等7个面向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基地,支持服务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其中,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引入21个具有港澳背景的团队,占团队总数的九成;孔雀谷深港创科育成基地引入27家具有原创性、高成长性的项目,85%的项目具有香港和海外基因。

制度篇

专攻“难点”“痛点” 形成“五流四制”政策框架体系

深圳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国际开放创新中心的若干意见》,从指导思想、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放创新先导区、构建灵活高效的财政支持体系、强化科研和产业空间保障、强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措施等方面全面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开发建设。

福田区出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科研及创新创业若干支持措施》(“政策包”),探索国际先进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围绕香港与内地科研合作的难点痛点,形成涵盖“五流四制”(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法制、税制、科研体制、园区管理体制)的系统化、集成化政策框架体系。

协同篇

协同联动 合作紧密

深港“联合政策包”,作为“一区两园”建设的合作安排协议文件同步发布。首个深港联合办公室等深港合作项目启动,合作区协同开发进入新阶段。深港跨境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组织实施顺利推进,新皇岗口岸将实行“一地两检”安排。

深圳园区的香港青年创新创业日趋活跃,现有7家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共2.6万平方米,未来可容纳约1500名香港创新创业青年。深港逐渐深入,构建起多层次的沟通机制。举办大型深港交流活动,邀请香港高校、科研机构、创业青年深入了解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言献策、共谋发展,筹办香港各界人士访问合作区近60次,进一步拓展深港交流合作平台。

生态篇

“一河两岸”空间呼应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两侧的深圳河入海口,两岸分别是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和深圳红树林两大生态保护区基地,总面积约750公顷,是每年近9万只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站”和“补给站”,记录超过380种鸟类,其中国际濒危鸟类黑脸琵鹭占全球总量30%以上。

深港携手开展深圳河治理,2020年1至5月,河口水质达地表水IV类标准,为1982年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好水平。依托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米埔生态湿地,打造深圳河滨水生态廊道,构建“深圳湾-深圳河-福田河-中心公园”大型绿色休闲带。

配套篇

“一站式”跨境服务直通 棚改、旧改提供综合配套支持

深圳园区建成“e站通”综合服务中心,是深圳目前唯一能够一站式办理海关和地方政府服务事项的大厅,也是深圳唯一能够实现深港跨境“一件事一次办”的大厅,为园区企业、香港及国际人才提供“一门式、一窗式、一网式”360项政务政策咨询、创新创业交流等服务。

同步启动南华村、赤尾村等合作区周边50公顷棚改旧改项目,为合作区提供住房、教育及商业等完善的配套服务支持。

联动篇

“一轴两翼”重构中心区发展新格局 区域联动打造大湾区“超级发展引擎”

福田区按照“一轴两翼”空间布局,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城区“三大新引擎”为总牵引,重构中心城区福田发展新格局。以合作区为核心引擎带动深圳南部和香港北部联动发展,形成世界级的科技带、产业带和生态景观带。

聚焦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加强与光明科学城、香港科学园等区域协同联动,携手港澳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深港科技产业创新走廊,打通华强南北、联通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与中国电子第一街,形成连通深圳电子产业集聚区与香港东部知识及创新走廊的科技产业带。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为核心布局卫星园区,利用现有专业楼宇和更新改造片区打造若干产业支撑区,发挥深圳CBD在金融和专业服务优势,支持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打造“港-深-莞-穗”南北大中轴,北接东莞、广州,南通香港,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源头创新与华为富士康等企业的产业创新、广州东莞的制造能力实现优势组合,形成世界级、全要素科技创新产业带,打造超级发展引擎,驱动大湾区实现协同跨越发展。

(原标题《河套:触时代之脉 绽科创之光》)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