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1561
践行嘱托 | 敲开残疾人心门倾听心声 提供更精准优质助残服务 深圳开展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
文章
1
李应磷
2021-10-14 10:14

践行嘱托 | 敲开残疾人心门倾听心声 提供更精准优质助残服务 深圳开展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

收录于专题: 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新时代的残疾人群体,需要何种精准优质助残服务?

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直是市委市政府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深圳残联系统坚持把学习党史与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走基层、听民声、解难题,面对面接触残疾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好残疾人群众“急难愁盼”实际问题。

近日,深圳启动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旨在进一步了解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聚焦持证残疾人需求并叠加服务功能,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创新工作 信息采集入户率达到95%以上

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以下简称状况调查)是在残疾人事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情况下,在动态更新工作长效机制下,对工作方式的升级,旨在全面调查了解深圳市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特别是需求信息,为促进服务精准化、便利化提供数据支持。

市残联系统工作人员走进残疾人朋友的家中,开展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

以状况调查信息系统为重点建立健全残疾人工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残疾人需求与服务供给的对接,提高残疾人工作的精准化和精细化水平。在“残联组织改革再出发”的新局面中,把状况调查作为扩大残疾人联系面、扩大服务覆盖面的重要手段,作为“走进基层、转变作风、改进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据了解,本次状况调查工作分准备、人员培训、组织实施、质量监督、动态数据集中处理和数据处理上报等阶段。信息采集面向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深圳户籍残疾人。采集内容包含持证残疾人基本信息、住房、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基本医疗与康复、无信息障碍、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和服务需求,以及全市所有社区的残疾人服务和残疾人工作情况。采集方式以入户信息采集为主,信息采集入户率达到95%以上,电话调查、窗口服务、全国残联信息化服务平台归集等方式为辅。数据采集手段全部采用移动终端采集。

据市残联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状况调查总体指标数量有所减少,由原本的41个指标,修改为27个指标项,对比往年减少了14个指标。另外,在减少一些指标项的同时,也增加了部分新指标,指标项设置更为精准,覆盖范围更全面。升级后的状况调查工作,将全面调查了解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特别是需求信息,为促进服务精准化、便利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重视残疾人的真实获得感和满意度。

精准实时

快速响应需求、精准提供服务

2020年,社区工作人员到冯叔家进行上门做动态更新调查时,了解到其患癌症,每年医药费支出较大,在每年残联报销住院补贴后仍压力较大,社区工作人员在向其他部门了解相应政策后指引其申请街道基金会和党员困难补贴,通过“动态更新”调查,有效缓解了家庭成员压力,也及时解决了冯叔一家的生活问题。

冯叔是深圳市残联解决残疾人需求的一个缩影。开展状况调查就是聚焦残疾人需求叠加服务功能,反映残疾人呼声推动惠残政策出台,深入基层入户访视登记信息,密切与残疾人血肉联系。

而在本次信息采集工作中,深圳采取实时更新模式。在实时更新模式下,全面推广状况调查实时更新机制和手持终端采集信息,有利于残联工作人员增加与残疾人的见面频率,增加服务提供次数,逐步实现实时了解、实时反映残疾人状况,快速响应需求、精准提供服务。

市残联系统工作人员走进残疾人朋友的家中,开展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采集方式以入户调查为主,同时采用电话询问、窗口服务、微信、QQ等网络通信工具联系持证残疾人等方式进行,今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粤群通”这个覆盖全省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及家属等全方位一体化的网上互动平台,残疾人及家属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随时向我们反馈需求,咨询相关政策。通过入户调查,深圳市各级残疾人工作者纷纷走进残疾人家庭,面对面宣传政策法规,当场办理工作业务,让广大残疾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残联在身边、残联在行动,有效解决了残疾人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借助互联网平台,残疾人可实时向市残联反映个人需求,及时享受到精准优质的助残服务。

加强培训

扎实绘好残疾人工作“晴雨表”

在开展状况调查工作之前,全市将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本次培训以集中授课为主,鼓励使用网络平台方式加强基层信息采集员培训,确保培训工作要求到位,培训质量过关。提高队伍能力。纳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专项改革实施方案,通过科学有效的培训,提高镇(街)残联与社工、村(社区)残协负责人的“互联网+”应用能力。

同时,我市将努力保持一支相对稳定的专门工作力量,充分发挥社工在信息采集中的作用,充分动员基层民政助理员、村(社区)医生、村民委员会成员、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及社会工作者、残疾人亲属、志愿者等共同组成工作力量,切实做好信息数据的采集、登记、核实、录入、上报等工作。

市残联系统工作人员走进残疾人朋友的家中,开展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

真实的数据方可准确反映民意。作为质量控制的第一责任单位,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残工委秘书处将对状况调查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层层建立岗位责任制,责任明确到人。据悉,市残联对每个区(新区)随机抽取3%已调查人员进行电话回访,各区(新区)残联对每个街道随机抽取3%已调查人员进行电话回访。市残联回访复查不合格率达到10%、或区(新区)残联回访复查有1户不合格的地区进行二次电话回访抽查,若复查仍不合格,责令该地区全部重新调查。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残工委在上报状况调查数据前,要在统计标准一致的前提下,责成有关部门对相关信息进行比对对不一致的数据要再次核查,确保数据真实性。

状况调查是残疾人工作的“晴雨表”,也是“风向标”。做好这项工作是贯彻群众路线,贴近残疾人生活的有效载体。在收集到相关数据信息后,各业务部门应紧密结合业务工作,依据年度信息数据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研判,并在开展具体业务工作时注重发挥信息数据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状况调查数据的基础支撑作用和决策参考作用,与服务项目做好对接。在推进具体业务工作时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依据实名制信息数据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研判,切实回应残疾人需求并做好服务。

深圳市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动态更新工作作为残联科学化的工作方式,作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和专职委员的工作本领,作为残联改进作风,联系残疾人的工作渠道,作为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化服务的工作内容,既全面掌握了残疾人工作落实情况,又全面了解了残疾人及亲属心中期盼,为推进残疾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版撰文 李应磷)

数据多跑路,残疾人少跑腿

深圳规范办理残疾人证 强化残疾政策落实

残疾人证作为残疾人群体的“身份证”,是残疾人依法享有国家和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今年6月28日起,残疾人证办理不再受户籍地限制,新办、换领、迁移、挂失补办、注销、残疾类别(等级)变更等6项事项在深圳市实现“跨省通办”。

更加便捷

残疾人证办理无需往返两地跑

在深圳,各区残联均可受理残疾人证“跨省通办”,申请人需持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两张两寸近期免冠白底彩色照片(新办)、监护人身份证及相关证明(申请智力、精神残疾人证和未成年人须提供)和经常居住地有效居住证等,便可在居住地提出办理申请,相关资料实行电子化网上转递,评残完成后由工作人员将评定结果录入系统,随后流转到申请人户籍地县级残联,并由户籍地县级残联审批、制证,送达申请人。方便群众异地办证,无需往返两地跑,充分体现了“民有所求、政有所为”,政务服务便捷度和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残疾人证实现“跨省通办”,残疾人朋友在现场办理残疾人证。

今年6月,中国残联印发《中国残联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残疾人证“跨省通办”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残疾人证“跨省通办”工作进行了部署。根据《通知》要求,申请人在经常居住地向当地县级残联提出办理申请时,除提交当地残联要求的证明材料和相关资料外,还应当提交当地的有效居住证。此外,为了方便残疾人申领残疾人证,各地残联还将采取措施提高残疾评定服务频次,尽量缩短残疾人等候时间,为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开展上门服务。

目前,残疾证办理可以通过“广东政务服务网”网上平台进行申请,上传电子资料。由社区公共服务站核验申请材料,申请人符合申请条件,材料齐全、格式规范、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当场出具《受理回执》;申请人不符合申请条件或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不予受理,并一次性告知申请人(或委托人)。申请人材料不符合要求但可以当场更正的,退回当场更正后予以受理。受理通过后,由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安排申请残疾评定,经由医生评定后就可以进入审核、制证环节,在核对政策享受确认书后就可以完成全部办理流程,享受相关政策。深圳不断优化残疾人办证流程,不仅能够让有需要的残疾人尽快享受到相关便利,也让办证秩序更加井然。真正做到让有需求的残疾人少跑腿,尽早享受到相关惠残政策。

据悉,残疾评定按《残疾标准》执行。凡要求申领《残疾人证》的申请人,应符合下列条件:因病致残、因意外伤害致残的,不能直观认定者,原则上经治疗终结、康复期满一年(功能明显不能恢复者除外),言语障碍者须年满3周岁,精神障碍者须年满2周岁后方可申领;已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需要再次申请残疾鉴定的,需在上一次评定完成满一年后方可再次申请评定。评残鉴定结果与原先不相符合的,以最新一次鉴定结果为准。区残联将按照办证程序,输入最新信息并发放新证。

更有温度

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

作为深圳市残联“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一,全市残联系统高度重视,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扎实做好残疾人证“跨省通办”工作,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帮助残疾人解决“操心事”。

改革还将继续,流程也将再造。

为有效保障残疾人生存发展权益,确保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深圳市致力于让残疾人充分感受到便利化带来的幸福感,扎实推进助残事业的发展。今年9月1日起, 深圳实施全国首部无障碍城市建设立法——《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着力打造人人可共享的无障碍城市建设,切实提升了深圳文明城市品质和温度。

与此同时,今年9月,深圳适度提高深圳市“残疾人两项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以下简称“残疾人两项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从400元/人/月增长至452元/人/月;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从200元/人/月增长至226元/人/月;低保边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从100元/人/月增长至113元/人/月。保障残疾人依法享受国家提供的优惠补贴政策、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新办证流程

网上、线下办理流程

1.申请

申请人(或委托人)选择网上办证,可登录“广东政务服务网”,提出申请,上传电子材料,预审通过后群众可以通过邮寄或亲自将材料送至社区公共服务站。

申请人(或委托人)选择窗口办理,向户籍所在地社区公共服务站提出申请,提交申请材料。

2.受理

社区公共服务站接件人核验申请材料。

评定:由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开展残疾评定,出具评定报告。

3.审核

街道办事处对申请人提供的申请和证明材料进行审核,报区残联审批。

4.审批

4. 审批:区残联对经残疾评定并符合残疾标准的申请人材料进行审批。

5.办结

区残联制证人员制作证件。

6.送达

6. 送达:申请人通过约定方式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证件制作完成后,可至领取窗口领取或通过邮寄送达)。

(原标题《敲开残疾人心门倾听心声 提供更精准优质助残服务  深圳开展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