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0572
践行嘱托 | 前海持续推进与香港融合发展深化深港各领域合作
文章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智伟
2021-10-14 09:48

践行嘱托 | 前海持续推进与香港融合发展深化深港各领域合作

收录于专题: 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

今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的日子。推进前海开发开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和殷殷嘱托,镌刻在前海开发开放的每一步、每一程。

回望过去一年,前海紧紧围绕“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战略使命,以改革为创新开路,用开放聚创新思维,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充分展现“跨越式发展、创新型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前海模式,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一座滨海城市新中心屹立在珠江口东岸。摄影: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打造全球领先未来新城

上午时分熙来攘往的人群,像潮水般涌动;临近夜晚华灯初上,美轮美奂的桂湾片区光辉耀眼……如今的前海,新城建设日新月异。高低错落、疏密相间的天际线初现,“四纵十横”的道路骨干网基本成型,一座滨海城市新中心屹立在珠江口东岸。

今年9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正式发布。“前海方案”将前海合作区从14.92平方公里扩展到120.56平方公里,面积为原来的8倍。前海拥有1个国际机场、2个铁路站、6个港口码头、6个对外开放口岸、1条城际轨道线、7条城市轨道线、6条高快速路(含1条跨境通道)。

站在新起点上,前海始终按照“追求卓越、全球领先、未来新城”的标准,立足扩区后各片区资源禀赋,进一步优化深港合作的产业空间布局、重点平台布局和重大项目布局,加快打造绿色低碳的宜居城区、畅通便捷的枢纽城区、更为安全的韧性城区、互联互通的智慧城区。

从前海地下道路看畅通便捷。今年7月9日,前海合作区桂湾一路、临海大道、滨海大道地下道路一期工程(以下简称“前海地下道路”)顺利开通。前海地下道路交通系统是前海内部交通主动脉,由桂湾一路、临海大道、滨海大道的地下道路,以及桂湾、前湾片区的地下车行联络道构成,规划总长约9.81公里,形成相互连通、逐级分流,独立、完整的地下交通系统,是国内目前建设标准较高的地下道路工程,也是罕见的多点进出城市地下交通工程,共设置18条地下联系匝道,沿线共联系33个地块地下车库,服务超15000个停车位。

前海地下道路目前开通了主线工程,车行环路等支线工程将根据周边地块的建设进度陆续通车。全部建成后实现前海合作区快速到发,将核心区高强度交通需求通过地下道路系统疏解至外围高快速路,有效分流地面路网交通压力。

前海打造智慧城市看互联互通。“国际化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数据认证“深港通”、互联网+政务服务高效协同、开展城市级BIM综合应用……前海多年来一直在争取信息通信领域的改革创新,打造营商环境的政策高地。为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前海e站通服务中心成为了前海政务服务创新的生动样板。通过实体和网上办事大厅有机结合,实现“一口受理、一门审批、一网服务、一颗印章”的服务机制,以“一网通办”为依托,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不断探索高效的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模式。

发挥深港合作“桥头堡”作用

前不久香港发布的《行政长官2021施政报告》,重点聚焦于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进一步发挥香港现代服务业优势,并将科创产业作为北部都会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深港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也将有利于前海进一步与香港融合发展,共同构建世界级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从依托香港到与港共融,前海始终在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发挥着“桥头堡”作用。

当前,前海正在围绕“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数字创意、金融科技”等香港优势领域,以数字与时尚、现代海洋产业为引领,布局宽带网络通信、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创意、海洋产业4大重点产业,并辐射带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现代时尚、激光与增材制造、安全环保节能、生物医药、大健康等多个产业,加快形成“2+4+N”产业集群发展布局。同时,前海也在强化政策支撑,不但支持港澳科研机构在前海开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还将建立一整套扶持体系,助力深港科创产业联动发展。

当前,随着前海扩区、香港北部都会区的规划与建设,前海在深港合作中的桥头堡作用将愈发凸显,前海与香港北部都会区的联系也将越来越紧密。港深西部铁路的建设将填补前海与香港轨道交通快速通联的空白,为前海在新时期推进深港合作以及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持。

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前海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5万家,其中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美元的2456家,实际利用港资占前海实际利用外资的92.4%。前海已经成为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区域之一。

下一步,前海将与港方紧密衔接,借助北部都会区发展契机,依托香港现代服务业的优势,不断探索深化深港在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会展经济、海洋经济、专业服务业等领域合作,联动香港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推进“两城六区一园一场六镇双港”建设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在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同时,前海一直谋求改革创新发展。目前,前海正通过做平台、做能级、做功能、做价值、做影响,加快规划建设“两城六区一园一场六镇双港”。项目落地后,预计新增约6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将有效扩大深化合作发展新空间。

“两城”即前海深港国际服务城、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六区”即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国际高端智库集聚区、深港专业服务业集聚区、深港新型商贸物流发展集聚区、深港数字经济集聚区、深港总部经济集聚区;“一园”前海石公园;“一场”前海深港广场;“六镇”即前海深港专业服务业小镇、深港文创小镇、深港商贸物流小镇、深港数字经济小镇、深港总部经济小镇、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小镇;“双港”即“一带一路”贸易组合枢纽港和深港国际人才港。

今年4月7日,前海管理局正式启动前海深港专业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深港合作向更高目标、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发展。启动前海深港专业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前海着力为香港专业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士集聚发展扩大空间,促进深港专业服务业市场一体化的具体行动。前海深港专业服务业集聚区也是“六区”中第一个启动的区域,标志着前海“两城六区一园一场六镇双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前海将统筹制定产业支持政策,持续释放产业空间、完善综合配套,为前海的专业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士提供完备的“政策包”和“五星级”服务。

据悉,前海深港专业服务业集聚区将努力打造成为全国行业准入负面清单最短、港人港企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进一步提升前海的深港合作平台功能、对外开放门户功能、全球人才集聚功能等“十大功能”。

前不久,前海深港商贸物流小镇也正式揭牌运营。该项目是前海管理局及各合作单位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通过商贸物流产业的集聚发展,继续深化深港产业交流,不断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功能,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提供更广阔空间的又一重要载体。该项目聚焦“深港商贸物流业集聚融合区”“六个小镇先行探索示范区”“前海深港国际服务城先导区”三大定位,布局供应链管理中心、商贸中心、文化教育中心、住房配套和服务配套五大功能。旨在助力香港商贸零售业拓展新空间,推动香港物流企业开拓内地市场。已有利丰、嘉里、银迅科技、中电港等23家企业签约入驻,其中港企16家,深港商贸物流业的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

作为前海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圆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海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小镇位于前海新中心城市客厅核心区域,以“地标化、主题化、社会化”的设计理念,采用“高技派”手法,结合岭南的文化元素,打造低密度的生产、生活、生态高度融合的示范区园区,结合国际时尚元素打造每栋不同颜色的艺术装饰外立面。将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展示创业成功样板,为香港青年发展提供成功经验路径,主要面向港澳高成长性企业、孵化机构、高等院校以及相关公共服务机构。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未来,前海将充分发挥“点”的重要引擎作用,以先行示范的标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绘就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精彩画卷。

前海加快打造绿色低碳宜居城区

“桂湾公园、前海石公园都是我经常散步的地方,在前海的两个多月,我终身难忘,这里不仅有工作,更有的是美景。在工作之余,前海的公园成了我运动锻炼的好去处。”正如香港实习生念冰儿所说,漫步在前海湾畔,昔日的滩涂,如今已是高楼林立、绿草盈盈,令人心旷神怡,让人由衷感叹前海不仅有着都市的繁华喧嚣,还有着舒适的生态环境。

梦海大道40米绿廊。 摄影: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生态水城”的前海,目前正加快打造绿色低碳宜居城区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绿色低碳不谋而合。作为深圳市海绵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区域之一,前海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全过程管控的研究与探索。在充分吸纳国际高密度大都市低影响开发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前海立体化开发强度高、密度大以及地表覆土薄、地下水位高等特点,前海率先因地制宜地开展海绵城市技术研究,编制了前海合作区海绵城市系列管控文件。通过系列管控文件的研究,制定前海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相关管控指标,在设计、施工和运维等各阶段提供指导性意见,对合作区内各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管控,切实将海绵城市建设落到实处。

“前海采用高强度、高密度、立体化开发模式,具有大街区、小地块、密支路的规划用地特点。正因如此,前海的海绵城市建设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这个理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前海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前海海绵城市建设“以净为主”,其设施主要用于减少场地直接外排的径流量以及在源头改善水质。不同类型场地选择海绵设施的思路与步骤大体一致,但是不同类型场地选择的海绵设施类型有所不同,海绵布置因边界条件的变化各有侧重。因此,雨水花园利用深根的本地原生植物或非入侵性的栽培植物以滞留、过滤雨水,特别适用于前海。

在前海的标志性景观“前海水廊道”工程建设方面,也贯彻了“低冲击开发、海绵城市”的理念。在主渠建设中,就充分利用绿地增加雨水的下渗以及实现对雨水的初步过滤。同时,尽可能降低河道主河槽驳岸顶高程,做到硬质挡墙不外露,消除河道与城市的阻碍,还水于人。河底也将采用透水结构,增加了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换通道,提高河道生态修复功能。使水质达到截污限排、雨水排放生态改造、生态补水的目的。

另外,在水廊道沿岸,海绵城市的目标和策略也融入了廊道设计。未来市民将沿着慢行步道,观赏到河道两岸的生态沟、红树林带以及中空鱼槽生态砌块等极富美学价值的滨水景观公共空间,市民能在其中徜徉、休闲、娱乐, 而这些生态景观也将利用植物、地势、园路等产生对雨水的吸纳、渗透、净化和缓释作用,使场地在适应环境变化时具有良好的“弹性”。

除了滨水景观的集中建设之外,绿色低碳的理念贯穿在前海产业用房及公共设施建设的整个设计之中。桂湾公园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代表之作,其建设在充分利用植物营造的基础上,以优美的线型设计语言编织整体布局,形成统一整体的设计骨骼。南北两岸由城市界面到桂庙渠水廊道三层系统逐步递进:陆地公园系统、淡水湿地系统、海水湿地系统。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城市界面的衔接以及场地活力的激活。遵循总体设计布局,场地设计呈现现代、生态、休闲的时尚景观气息,步道、场地与变化的地形及水系空间相呼应,创造一种空间的流动感。铺地纹样的富有韵律变化,试图通过色彩及材质搭配营造动态空间。

(原标题《对标国际一流建设城市新中心 围绕深港合作打造产业集群链 前海持续推进与香港融合发展深化深港各领域合作》)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