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1356
吴公馆博物馆将在湛江开馆,将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文章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文/图
2021-05-12 14:11

吴公馆博物馆将在湛江开馆,将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为纪念已故书画名家、篆刻名家吴桂材,吴公馆博物馆将于5月16日在吴桂材的出生地——广东省湛江吴川市兰石镇百官山村正式开馆,首次全面展出吴桂材篆刻、书法等200件毕生代表作。

吴桂材(资料照片)

吴公馆博物馆

开馆当天,还将同期举行“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论坛暨名家书画展”。中国中央名人书画院院长、中华名人书画院院长周子刚,深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中国画学会会长于长江,知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布日固德,中华文化交流总会会长冯柏乔等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名家,将以“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主题,论剑吴川,他们的近50幅书画代表作也将在吴公馆博物馆举行联展。

吴桂材纪念展现场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中华两岸文化交流总会、茂名市书法家协会、茂名市美术家协会、吴公馆博物馆共同主办,兰石镇文化服务中心协办。展览均免费向市民开放,其中名家书画联展为期半年,将持续至12月31日结束。

“艺高过名”

被时代埋没的书印艺术大师

吴桂材,生于1931年,逝于2012年,享年81岁。他出生于广东省吴川市兰石镇百官山的一个医生之家,广东高师美专毕业,1951年参加工作,1992年退休前供职于茂名市工人文化宫。曾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岭南篆刻学会理事、茂名市文联常委、茂名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书展或入编专集,其传略被编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印学年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2009年获得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六十周年,颁发的《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荣誉证书》。

吴桂材书法作品

而老友记忆中的吴桂材,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是20世纪中国巨变的见证者。

“他是被时代埋没的书印艺术大师。”香港著名书法家、中华文化交流总会会长冯柏乔是吴桂材的生前好友,谈起吴桂材,他唏嘘连连。

吴桂材篆刻作品

上世纪80年代,冯柏乔经常从香港回到内地,邀请内地尤其是广东书画艺术名家雅集,由此和吴桂材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中国,吴桂材和他的同时代艺术家可以说是‘生不逢时’。他们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刚工作就遇上了中国传统文化被否定、被批判的年代。吴桂材艺术造诣极高,我很欣赏他的书法、篆刻艺术,可在他最该拿出好作品的年龄,却只能写招牌、画广告宣传画,他就这样被时代淹没了。”冯柏乔说,吴桂材对艺术的贡献非常大,一丝不苟地终生追求艺术,但在社会上留下的名气非常小,可以说“艺高过名”,“他的价值至今还没有被社会认知,非常可惜。”

建一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吴公是别人对我父亲的敬称,在父亲的出生地建一座吴公馆博物馆,是我多年夙愿。”吴桂材的女儿吴小燕对记者说。

吴小燕是知名美术教育家、艺术家、艺术策划人,她和先生董建国共同创办了在国内开美术教育风气之先的小燕画院,至今已从事40年教育事业,培养出无数艺术人才。

吴小燕(中)与父亲吴桂材(右)

谈起自己走上艺术之路的初心,吴小燕认为,父亲对她影响至深。在她记忆里,父亲的一手好书法,让他成了茂名当地写招牌数一数二的人。“以前的招牌都是手写,茂名的人民医院、百货大楼、茂名日报社、总工会宿舍、中学、小学……所有招牌,几乎都是父亲一手写就。”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父亲的书法字,这让幼年的吴小燕充满自豪,也种下了学艺术的种子。

吴小燕还记得,“文革”时期,父亲一个晚上就能赶出一幅二十平方米的广告画。“那时候对老爸是何等地崇拜。他画广告,我就帮他拿颜色,帮忙打水、拿笔,就这样喜欢上了画画。”吴小燕说。

来自父亲的艺术传承,不但让吴小燕成为艺术家,而且在她40年的美术教育生涯中,把这种艺术精神再一次传承给下一代。2012年父亲去世后,吴小燕就萌生了一个愿望:把父亲的艺术精神固化为一座书画博物馆,一为纪念,二为传承。

“我父亲出生在广东省湛江吴川市兰石镇百官山村,8岁就离开当地去外地读书,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希望吴公馆博物馆未来能作为公益性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它可以是图书馆、艺术馆、美术馆,给百官山的小村民种下艺术的种子,让他们怀揣理想,走出乡村,走向更广大的世界。”吴小燕说,为了让吴公馆博物馆真正为民所用,她购置了十几万元图书,未来还会不断充实馆藏。

全面展示近200件毕生代表作

记者了解到,5月16日开馆当天,将展出吴桂材篆刻、书法作品近200件,包括100多枚篆刻印章、近百幅书法作品,是吴桂材毕生代表作的一次全面展出。

吴小燕介绍,吴桂材早年受业于清贡生梁柳坡先生门下,后师从岭南篆刻宗师黄文宽先生,复又转益多师。著名书法家吴兆奇曾评价他“数十寒暑,潜心金石,以秦汉为字,名师为范,融赵之谦、吴让之、黄牧甫诸家之长,师古而不泥,博学而有己,在长期摸索实践中,逐渐形成浑穆老辣、挺拔潇洒之特色。惯于在平正中求险绝而力戒转泛怪诞,很有自己的风格。”

吴桂材书法作品

吴桂材的铁线篆刻,艺术造诣极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的恩师黄文宽就赞赏他的篆刻作品“用刀稳当”,“特别是‘崔冠璋印’一方,用刀布白,已由黄牧甫直迫汉人。” 他的篆刻作品形成了鲜明的风格,既“不逾短”又“不守旧”,能在方寸之地言事状物,表情传意。其作品集《桂材印赏》,也得到当代篆刻大师钱君颔首嘉许,并欣然为之题签。

印事之外,吴桂材还擅书画,而以版画及颜体书法尤胜。吴小燕说,父亲左右手都会写书法,尤其是左书更拙,更有力量,更有味道。此次展出的书法作品,包括行书、隶书、颜体,都是吴桂材的书法代表作。

老一代艺术家精神值得记取

“吴桂材大师在金石篆刻方寸之间,气势撼人,华藏世界。我看吴老印章,有‘海棠依旧’‘耽于心画’二方,见其古朴之相,金石之心、书卷之气,令人感动。”知名文化学者韩望喜博士表示,作为终身浸润中国文化的艺术家,吴老的篆刻古雅静穆,挺秀潇洒,印如其人,直抒胸臆。“吴老的印文,有震撼心灵之美。他多次篆刻孟子的名言‘浩然气’‘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堂堂正正立于天地之间。”韩望喜说。

相较于让父亲的艺术价值为大众认知,吴小燕更希望,父亲的从艺精神能被现在的年轻人视为榜样。

“他十分勤勉,求完美,执著,这也是他那一代老艺术家的特质。”吴小燕说,父亲很早就遍临“北海景君碑”、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宋拓华山碑”、米芾临的“智永千字文”等古碑帖拓本,总计有60多本。她还记得,父亲每次得到一本古碑帖拓本,把玩研赏,体味无穷,常常临摹到深夜二、三点才上床休息。而他临摹的西洋艺用人体结构,勾摹本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比原书有过之而无不及,似乎更逼真传神。

在篆刻方面,吴桂材更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经常因为细微的不满意,就磨掉重刻。为求精准,他有时还会戴两副眼镜,加上一对放大镜,用“六眼”来篆刻。

吴小燕记得,父亲治印重视起印稿,每作一印都要在篆法和章法上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然后才动刀。作品初成后,不厌其烦,精心收拾,草而不率,破而不碎,保持印章自然朴拙的完整神韵。他的印作古拙沉着,又纵横开阖,吐纳之间自有昂藏之气,形成淋漓尽致的雄浑风格,或许这得益于他曾习武练气、腕力沉雄的缘故。

探讨新时代如何传承中华文化

吴公馆博物馆开馆当天,还将同期举行“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论坛暨名家书画展”。来自北京、香港、深圳等全国各地的书画名家将以“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主题,论剑吴川,他们的近50幅书画代表作也将在吴公馆博物馆举行联展。

冯柏乔认为,吴公馆博物馆落成这一事件,包括名家书画展、吴桂材纪念展,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5000年至今,经过很多坎坎坷坷,也一度被否定过。从国家大层面来说,我们如何弘扬文化精神,如何重塑中华文化的自信心,是需要深度探讨的话题。”

因此,在冯柏乔的倡议下,将在开馆当天举行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论坛。而他此次带来的参展作品是书法《中国共产党百年荣诞感赋》,这是他为建党一百周年专门创作的七律,在艺术形式与时代价值相结合方面,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该诗发表以来,在中国诗坛引起了很大反响,与之唱和的诗作已超过1000首。

在冯柏乔看来,此次活动的关键词是“传承”二字,要传承的是吴桂材的艺术精神,是吴小燕履行的中华文化孝道,是艺术名家们书画作品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吴公馆博物馆未来将成为公益性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原题《吴公馆博物馆将开馆,将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