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6035
身边的你 | 外国人拍VLOG 点赞深圳年轻的“海底护卫队”
文章
1
​深圳新闻网记者 梁榆其 张喆 林恒鑫 唐娜 赵文硕
2021-04-21 11:26

身边的你 | 外国人拍VLOG 点赞深圳年轻的“海底护卫队”

“你们在干什么?”这是意大利籍深圳居民Luca第一次来东山码头。才4月初,深圳的午后已经如盛夏一般炽热,刚刚在一家小店吃完地道的深圳肠粉,Luca正准备往村子里走,空气中时不时飘来一股海鲜的咸腥味儿,听到村民们在码头旁吆喝卖海鲜的声音。拿着GO-PRO拍深圳风景的他,遇到了一群特别的深圳年轻人,正在准备着什么。

“我们是志愿者,等会有个海底清洁的活动,我们先来准备潜水装备。”志愿者井嘉滢耐心地向Luca解释。

看着这群志愿者熟练地穿上湿衣,带好配重,将检查好的水肺装备背在身上,Luca决定把他的镜头对准这群环保志愿者。

从下水到上岸,从垃圾分类、称重、统计,到提交上传数据……他用镜头记录下了这群年轻人自发护卫海底的全过程。

井嘉滢检查潜水设备。

井嘉滢与Luca向vlog镜头打招呼。

深二代为爱而潜 给“流浪”的珊瑚一个安全的家

Luca拍摄的VLOG主角,是27岁的井嘉滢。小井是一名共产党员,在Luca的镜头里,她总是笑嘻嘻的,好像随时准备为你做点什么,回答Luca的提问也很认真。她自豪地告诉Luca,深圳是中国四个一线城市中唯一拥有珊瑚资源的城市。

小井是地道的深圳孩子,和很多深圳人一样,有着无法割舍的大海情节。2017年,一场潜爱珊瑚跑团活动如同一把钥匙,向她打开了亲手护卫海洋的大门。她迅速考取了潜水证,成为了护礁、海底清洁志愿者大队中的一员。

遇见Luca的这个周末,于井嘉滢而言,只是她无数个志愿工作周末中的一个。她熟练地穿上潜水服,跟着志愿者们一次次地潜入海底做珊瑚调查,掌握深圳现有珊瑚的基本面积、品种以及生长状况,以便提出保护方案,给深圳留下一个珊瑚保护区。“志愿者们会在水下遇到一些被船桨打断的珊瑚残枝,他们就把这些残枝带回去,重新回播到礁石上面,让珊瑚得以重生。让这些生命得以循环和再生。”

也因为这份“爱自然”的执着,井嘉滢收获了爱情。三年前,身为潜爱大鹏跑团团长的她,认识了前来参加护礁志愿活动的男朋友。直到现在,只要他们周末有空,就会相约一起参加护礁志愿活动。

井嘉滢背着潜水装备走在东山码头。

出发前,护礁志愿者们向镜头挥手。

深圳40多名年轻党员志愿者 7年接力守护大海

“我现在住在宝安区,到大鹏需要开车77公里。”而这样的往返,几乎每周都在进行。井嘉滢说她会一直坚持下去。

其实,并非只有井嘉滢。据统计,井嘉滢所在的“潜爱大鹏”,有40多名来自深圳各行各业的年轻党员志愿者,他们利用工作日或周末,在海底参与志愿保护行动。这样的自发行动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了7年。

“作为一名党员,最让我自豪的就是能亲自参与海底护礁和清洁活动,维护深圳的海洋生态环境,这种感觉太棒了!”

潜爱大鹏志愿者陆续登船,准备出海。

潜爱大鹏志愿者海下工作画面。

外国友人VLOG点赞:我要将他们的故事告诉我的朋友们

因为志愿者们长期不懈的科学养护,大鹏海域已有一条长达百米的珊瑚带。志愿者还尝试与当地渔民沟通,最终达成一致。“渔民们现在都知道,不能在珊瑚带区域抛锚撒网。”这使得深圳珊瑚损失率大大降低。

“我一直认为,深圳的包容性很强,尤其是生态环境非常棒,而今天我终于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很热爱这里,都在想办法用行动让它变得更好。”Luca说,小井和他的同伴做的事,让他非常感动,大海和空气,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他要将这个故事拍下来,告诉他的朋友们,在中国南海之滨,有一群年轻人这样保护海洋。


活动结束后,井嘉滢展示捡来的渔网。

小贴士:

“潜爱大鹏”,是由大鹏新区管委会和磨房网共同发起的民间珊瑚保育组织,倡导并践行珊瑚礁生态的自然恢复,构建海洋意识教育体系,传播海洋保护理念和方法,激发公众、企业、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的跨界参与,共同推动珊瑚保护机制的建设,为珊瑚礁生态的恢复营造更好的条件。

“潜爱大鹏”经过7年的珊瑚保育实践探索,以“种珊瑚,种人心”为口号,衍生了“潜爱护礁”和“潜爱课堂”两大核心公益项目,以此领跑海洋意识教育传播,成为珊瑚保育的民间专业组织。

潜爱大鹏项目落地于2012年,正式注册在2014年。注册全称为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

(原标题《身边的你②:外国人拍VLOG 点赞深圳年轻的“海底护卫队”》)

编辑 董雯静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李怡天 范锦桦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