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0639
惠州市探索破解西湖水体修复“老大难”
文章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文/图
2021-03-21 22:24

惠州市探索破解西湖水体修复“老大难”

众所周知,截污是治污的前提。在不能彻底截污的情况下,如何修复湖泊、净化水体呢?这些天,有工人和技术人员驾着竹排,在尚末排干见底的惠州西湖北南湖湖面上进行插种水生植物作业。据介绍,这是西湖水体修复技术单位正在开展沉水植物耐污、耐冲击及泄洪排涝对水生态系统影响评估试验,旨在探索不能截污的条件下修复湖泊、净化水体。

惠州西湖由五个湖区组成,其中南湖、丰湖后来又分别被堤桥隔成南南湖、北南湖、南丰湖、北丰湖。当地园林管理部门从2004年开始先后在部分湖区进行水质自净水体修复试验,由广东千秋伟业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团队负责,取得了显著效果,示范区1.5米深水下的水草清晰可见,试验区水质已经达到国家地表II-III类。即便暴雨成灾地面污水直接冲入湖,试验区水体都能在二三天内恢复自净。

但是,北南湖的油罂口排污泄洪口,是西湖水质改善的大难题。因为历史原因,惠州老城区的排水系统为雨污合流,油罂口正处在排污管的瓶颈位置,每到雨季,必须通过这里泄洪,以避免内涝,雨水和着污水直排入湖。

如何破局?负责实施西湖水体修复工程的惠州西湖生态修复研究所、广东千秋伟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团队提出,首先,在北南湖部分区域开展沉水植物耐污、耐泄洪冲击试验,提高湖体自身的净化功能。同时连通西湖全湖和红花湖,暴雨过后再引清排污,置换湖水。通过水生态系统的净化迅速恢复清澈见底,达到长治久清的目的。

目前,相关实验正在进行,包括分块分区带水作业种植5-6种沉水植物,用溶藻型微生物和净水型微生物调节水体透明度。不仅要试验多种水草降低污染负荷能力,还要论证水草受到污水冲击后的成活率及耐受力,全面总结城市湖泊在老旧城区无法做到彻底截污和雨污混流情况下如何提高和维持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原题为《惠州探索破解西湖水体修复“老大难”》

编辑 刘桂瑶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曹亮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