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2657
两会观察 | 过度宣传北清率是社会教育生态不健康的表征
文章
1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2021-03-11 23:42

两会观察 | 过度宣传北清率是社会教育生态不健康的表征

“每年高考之后,很多学校门口都会点名道姓、图文并茂地张贴‘我校×××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我校×××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以及我校有多少同学被985、211高校录取的大红喜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建议,教育部发文明令禁止学校张挂这种人为制造攀比、加剧考试竞争和焦虑的标语和横幅,多宣传毕业生中爱岗敬业的普通劳动者,塑造尊重普通劳动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教育生态。

考上北大清华、985,于具体的家庭、个人而言,确实是值得夸耀的大喜事,但将这种小骄傲大张旗鼓地在校园四处张扬,明显属于过度宣传北清率、升学率。诚如刘焱委员所言:这种宣传,助长了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倾向,加剧了学生和家长对于升学的压力和焦虑,把所有学生和家长都驱赶到“五唯”狭窄的人生赛场,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加以改变。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可见,过度宣传北清率、升学率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大政方针背道而驰。但是,种种过度宣传仍大有市场,以至于刘焱委员要建议教育部发文明令禁止,表明教育评价改革之路依然道阻且长。

某种意义上讲,对北清率、升学率的青睐,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谋”。于学校而言,较高的北清率、升学率,可以提升学校的声誉,扩大学校影响力,是最有说服力的招生广告,也是学校领导层最闪亮的业绩与政绩。对家长来说,也乐于用北大清华给子女立个FLAG,毕竟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而出身名校,则是进入社会最具竞争力的敲门砖,凭着这块敲门砖,向上攀爬人生阶梯时可能会省不少力,社会上对能考上好学校的学生高看一眼也是自然而然。

而实际上,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能够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凤毛麟角,考上985、211高校的学生数量也不会很多。片面追求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其实不切实际。然而,破山中魔易,破心中魔难。只要学校、家长和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对教育业绩的过高期许、对子女的过高期待、对名校毕业生的过高钦慕,那么即便教育部发文明令禁止学校张挂标语和横幅,对北清率、升学率的过度宣传,依然会以其它的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教育评价的各种观念,根植于社会价值观之中。在学校、家长乃至社会都认为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才是成功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教育生态不健康的表征。“难道考不上北大清华、考不上985、211高校的学生就没出息,就一定不能成材?”刘焱委员的反问振聋发聩。

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新时代应有的时代特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爱岗敬业的普通劳动者同样值得尊重。刘焱委员建议,要多宣传毕业生中爱岗敬业的普通劳动者,塑造尊重普通劳动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教育生态,切中肯綮,十分必要。社会教育生态健康了,教育评价的观念才能不偏执于北清率、升学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立下的FLAG。今天,教育者们应当问问自己为何而教的问题。只要能培养出为民族复兴而读书的学生,无论他是考上北大清华,还是只考上一座普普通通的职业技术学院,都将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

见习编辑 连博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王雯 李怡天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