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委书记罗育德做客《民心桥》,“七有”打造先行示范区民生幸福标杆
读特记者 冯庆 张思奇
2019-11-13 09:14

11月12日上午,罗湖区委书记罗育德做客深圳广电集团先锋898“民心桥”节目,现场与市民连线交流,畅谈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罗湖经验”。

今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赋予深圳新的历史使命,明确了“五大战略定位”,其中之一就是“民生幸福标杆”,具体要求是实现“七有”,包括“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据了解,罗湖始终坚持“一手促发展、一手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稳增长促发展,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补短板,坚持深化改革破难题,结合主题教育推整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当天上午,针对听众们在节目中提出的热点问题,罗育德当场一一进行了解答。此外,针对市民群众通过热线电话、微信留言的84条问题,罗湖区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于当天下午立即分派有关部门处理,并进行督办,要求在3个工作日内高质量进行处理和反馈,把群众的提问作为主题教育期间群众的意见建议,把问题处理成效、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果和模范机关创建成效的重要指标。

【病有良医】

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

在近日举行的深圳“市长质量奖社会类奖”投票中,“罗湖医改”项目获得了46万票的点赞和支持。罗育德对关心、支持罗湖医改的社会各界表示感谢,他表示,为了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罗湖从2015年开始采取集团化和医联体模式,矢志不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目标是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

“罗湖医改”将改革重点转向居民健康管理,组建了372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立社康中心59家,辖区每万人全科医生数从1.4名提高到4.07名,基本建成15分钟医疗圈。与此同时,罗湖积极推动医保基金管理方式改革,有效降低了居民就医支出,让医保支付由“保病”向“保健康”转变。

罗育德在透露,今后还将推出罗湖医改3.0升级版,推动罗湖区中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争创“三甲”,规划建设深港科技医疗城,加快推动市人民医院、深圳中学周边片区用地优化和市工人文化宫改造升级,实现优质医疗、教育、文体资源扩容提质。

【幼有善育、学有优教】

让辖区所有适龄孩子都“有学上、上好学”

“我的小孩明年要上小学了,想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午餐、午休的问题能不能解决?”针对来自罗湖居民的热线电话,罗育德表示:“罗湖早在2018年已全面推行了学校午餐、午休服务,涵盖全区97%的学校,只要孩子有午餐、午休的需求,学校都能满足,您可以放心。”

一直以来,罗湖面临的学位供需矛盾和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对此,罗湖推出教改,目标是让辖区所有适龄孩子都“有学上、上好学”。在“有学上”方面,罗湖计划在2018-2022年投入22亿元新建6所学校、改扩建8所学校,新增1.6万个中小学学位,规划建设9个公办园,新增公办园学位3000个,目前已有5所学校完成新改扩建,提供中小学学位超过5000个。同时,罗湖正通过“上天入地”工程和城市更新,扩大教育用地,确保达到两个“百分百”目标,即辖区适龄儿童100%有学上、符合深圳入学条件的100%就读公办学校;在“上好学”方面,罗湖实施“名校+”、“名校长+”工程,成立了翠园、罗外、螺岭、翠竹等6个中小学教育集团和3个幼教集团。实施“五个一”工程,罗湖的部级优课占80%、省级优课占100%、市级优课占95%。实施“课堂革命”工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终身学习,构建“新素质教育”的育人模式。

【老有颐养】

形成居家养老、就近养老的都市主流养老模式

养老问题是不少市民比较关注的领域。翠竹街道翠锦社区的一位居民刘先生因工作缘故无法照料老母亲吃饭,便拨通了《民心桥》的热线电话。

罗湖区民政局局长杨文秀回应称,翠锦社区老人饭堂正在筹建中,现在老人家可以先去附近的翠平日间照料中心长者饭堂就餐。据了解,罗湖将面向83个社区推行嵌入式、小规模、多功能、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短期托养、长期照料、长者助餐等多种养老服务。

在老有颐养方面,罗湖将重点做好政府基本保障、机构养老、居家社区联动三种服务,形成居家养老、就近养老的都市主流养老模式。目前,罗湖养老服务财力投入逐渐在增加,全区享受高龄津贴2.3万余人,建成13家长者食堂提供助餐服务。全区养老机构床位有1286张,普惠床位数有952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罗湖还将进一步推广医养融合的新模式,争取早日实现老人“养老不离村,看病不离社区”目标。

【劳有厚得】

优化营商环境、释放高品质产业空间引才聚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罗育德指出,今年三季度以来,罗湖经济总体平稳运行,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归零。罗湖将持续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借助升级、更新、改造让更多优质企业入驻罗湖,为更多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罗湖将依托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深港口岸经济带三大平台,重点加快清水河、湖贝、蔡屋围三大片区开发建设,构建“北科技创新、南金融商贸”产业新格局,并通过城市更新释放出来的高品质产业空间,营造更好营商环境,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产业扶持政策,吸引更多好企业集聚。同时,借助毗领香港的优势,加快落实落地16条惠港措施,为香港同胞在罗湖入户、就业、创业等创造更多便利条件,以创业带动就业。在人才培育方面,将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坚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坚决依法打击恶意欠薪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住有宜居】

“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

罗湖是一个高密度的建成区,住房刚性需求旺盛,如何实现“住有宜居”的目标?罗育德表示,罗湖走的是一条“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路子,多主体保障就是通过更新改造项目配建保障性住房。“目前已经筹集了2.6万套,供应了7500套。另外,我们与市人才安居集团合作,对人才房进行规模化供应,已向各类人才配租了3500套,对于提供不了房源的,发放了货币补贴7700万元,来解决新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

今后,罗湖还将想方设法筹集房源,未来5年将通过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合作开发等形式,预计总共可以提供3.8万套的保障性住房和人才房。此外,加强精细化管理,通过城市品质提升、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治理等形式,为小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让城市更加精细、更加整洁、更加和谐。

【弱有众扶】

“幸福路上不让一个罗湖人掉队”

为了实现“幸福路上不让一个罗湖人掉队”的理念,罗湖用心用情关爱困境儿童、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等各类困难群体,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罗育德谈到,在“弱有众扶”上,罗湖重点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撬动社会力量参与两方面的工作。

应保尽保,罗湖积极采取住房、医疗、教育、实物、临时等多种渠道的救助形式,在学杂费、租房费、燃气费、水电费等方面适当补贴减免,为辖区困难居民送出更多“关爱礼包”。与此同时,依托“大爱罗湖”、区慈善会、政协委员公益基金等平台,广泛发动政府、社会组织、辖区企业和市民的力量,针对不同困难群众“一人一策”,提供多种形式的帮扶救助,通过政府、社会、市民的共同努力,让文明和爱心成为罗湖的靓丽名片和最温暖底色。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记者 冯庆 张思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