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周发布︱从“独唱”到“大合唱”的罗湖社区治理
读特记者 冯庆 见习记者 张思奇 文/图
2018-08-13 08:30

社区治理是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事情虽然细碎繁杂,却与居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8月10日,深圳市罗湖区“双周发布”民政专场在罗湖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罗湖区民政局局长杨文秀登上发布台,进行了《罗湖:社区治理从“独唱”到“大合唱”》的主题发布。罗湖区政协副主席高金德出席活动。

读特记者从发布会上听到了6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罗湖故事,以及这种新型社区治理方式的特色和成效。曾经的罗湖社区治理,主要靠工作站一家“独唱”,导致居委会边缘化、空心化,不仅工作量大,完成效率也相对较低。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这种“大合唱”方式,从“我来给你做,我让你做,你要做”到“大家一起做”,把握居民切肤的需求连接点,调动居民自发有序地参与,汇集强大的力量,切实解决社区治理的痛点和难点。

“共建共治共享”的罗湖声音


在发布会的第一环节,杨文秀首先分享了6个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罗湖故事,这些故事来自全区83个社区,也是罗湖多年开展社区治理的成效体现。

立新社区设备微更新:立新社区整体设施比较陈旧,影响居民日常出行。居民首先搭建社区居民议事会,选出候选人,公开征集提升辖区公共空间和基础设施设计微更新的解决方案,经过居民议事会的最终审核和修订出台了方案,完成设施更新。此外,他们还推动形成了物业管理监督小组、环境卫生升级小组、文化活动小组等三个自治小组。

和平社区老年居民议事会:和平社区是罗湖区户籍老人最密集的一个社区,超过3000名。读特记者在视频中看到,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举着牌子进行“爱心E站”项目的表决,他们有序、理性、认真地完成整个议事流程,本着对社区公共事务负责任的态度投出自己的反对票或者赞成票。

新秀社区居民议事解决空调“水帘洞”:城中村握手楼居民各家的空调滴水常年如同“水帘洞”,社区“两委”决定使用辖区民生微实事的资金来解决问题。但居民议事会审议时,有人认为这不应该让政府买单,最后否决了“两委”建议,由社区党委和股份公司共同督促辖区业主进行整改。针对广场舞“争抢地盘”和扰民问题,居民议事会审议后,让广场舞参与者们签订了广场的文化公约,建立了文明劝导义务巡逻队,又加装广场音量实时显示LED屏幕,解决了这个老生常谈的大难题。

和平、田贝社区居民兴趣班:社区请来教授、博导为长者开办科学课堂,给辖区孩子们开办各种兴趣班,还充分利用起辖区的老兵书法资源,连续四年,免费为辖区孩子们提供书画艺术培训。和平社区的“24小时on call"微信工作群,无论是党群活动,安全生产,还是民生需求,只要上传至微信工作群,在线的工作人员会随时分发任务,让问题不过夜,及时得到呼应和解决。

笋岗社区“我们的家园”:笋岗社区里有许多历史和记忆的见证点,社区进行了“笋岗记忆·我们的家园”民生微实事的项目,开发出了“笋岗十景”,展现笋岗的历史脉络。厚重的社区历史底蕴及居民对社区家园的认同感、归属感,引导居民积极投入到社区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事业中。

文华社区千名注册义工:文华社区常住居民有20000多人,但注册义工已经达到900名。辖区有任何活动,只要在网上发布,根本不需要费心费力组织,居民们、义工们会自发完成。如今的文华社区居民,不仅问题得到了解决,还普遍提升了表达能力,能够针对社区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每个社区针对自己街道的特点,都进行了有针对性、有特色的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社区每位居民的力量看似微不足道,通过积少成多,最终迸发出了强大的能量。

大合唱的“指挥棒”:“横纵改革+热情参与”

“独唱”就是工作站一家独大,不堪重负,社区治理的时间、精力和资源都有限,“合唱”就是调动起居民的积极性,让大家主动并深入参与进来。这也体现了罗湖社区治理的五大特色:广泛而积极的居民共建、共治参与度;以问题为导向,从组织活动式浅层参与转为主动治理类深度参与;营造“自觉、自发、自愿”的社区情感共同参与意识;善于整合资源实现共享,挖掘各方面资源,服务于辖区的居民。

罗湖社区治理参与主体从单一到多元,方式从自上而下到自发自觉,议题从组织活动式浅层参与转为主动治理类深度参与,从“独唱”到“合唱”,需要一根结实有力的“指挥棒”,通过“纵向”改革三级治理体制,释放自治空间,“横向”建设两大参与机制,构筑社会协同体系,最后有序组织居民,充分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

释放自治空间,“纵向”改革三级治理体:2014年,罗湖推行社区治理体制改革,依法取消、转移社区工作任务、台帐、证明213项;精简4大类15小项社区审批事项,为社区减负明责。明确各社区主体的权责边界,以“两委一站一中心”为常态,以社区社会组织等其他主体为补充的社区多元化治理主体。深化改革和延伸,进行区职能部门“大科室”改革;把街道整合为“五部两室一中心”,把非常碎片化的职能,握紧为一个拳头,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社区治理。

构筑社会协同体系,“横向”建设两大参与机制:即建立居民议事会构建多元共议的机制和民生微实事打造社区联动机制。通过共议机制,赋制、赋能、赋权居委会。2015年及2017年出台和修订居民议事会工作指引,议事会规则有了完整的制度程序和规范。借鉴“罗伯特议事规则”形成“罗湖十条”,作为社区“共议”的“诉讼法”。从2015年以来,112个社区居民议事会召开2241场居民议事会,审议了社区各类事项4800余项,涉及金额3.2亿。

利用民生微实事,聚焦内生需求,调动居民参与;聚焦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吸附物业参与;聚焦社区公益文体服务供给,规范社会组织参与;聚焦居民群众满意度,深化社区党委和居委会“两委”参与。促成了社区多元主体“共参与”,编织出社区共同行动的纽带,始终保障社区共建必需居民的介入深度与主体参与广度。

激发公众共治热情,组织居民有序参与:从优化制度、优化人员、优化资源多方面活化社区居委会,增强居委会独立性和自治的活力。按照“活动项目化、项目组织化、组织公益化”路径,进行资金、技术支持,用项目申报“反向”倒逼,这样通过“正向引导,反向倒逼”,促使居民组织化参与社区议事。例如,创造性引入“罗伯特议事规则”,形成了“文华十条”议事规则,随后升级为“罗湖十条”,对议事代表和社区居民辅以各种针对性的规则培训,以本土议事规则主持人培育为切入点,已培育出83名本土议事规则主持人。

罗湖共建共治共享的探索和实践结出累累硕果。2014年获“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称号,“多元融合机制”项目获“2014年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奖”,2015年“活化赋权居委会、社区治理法治化建设”项目获“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奖”,2016年南湖街道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街道样本”案例获评“广东省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更重要的是也得到了辖区群众的充分认可。杨文秀表示,下一步,罗湖在社区治理上还要深耕细作、持续发力,加快形成社区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可参与,人人会参与,人人善参与”的社会治理局面。

读特新闻+

记者:您刚刚重点提及罗湖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它的特色和亮点是什么呢?

杨文秀:今天的主题‘社区治理从“独唱”到“大合唱”’是一个特色,社区治理对居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经过我们这么多年的耕耘和努力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以前都是工作站与居民说“你要做这个事情”,到今天我们看到,社区无论是全职的妈妈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区居民议事会来,他们这种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是罗湖的特色,包括刚才提到的这些案例,他们这种负责任的态度也是罗湖特色之一。

二是我们提到社区治理的范围和深度,比如现在罗湖的民生微实事是社区治理的一大抓手。除了推行服务类项目,还推进工程类的民生微实事,这也是罗湖的特色。我们让居民拥有获得感、幸福感的前提,是营造更好的社区居住、宜居和宜业的环境。在民生微实事方面,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做民生工程类服务,因为做工程程序要求非常繁琐,我们的努力也取得了进展。像刚刚提到的立新社区的“微更新”,区职能部门做城市更新,是做“大的手术”,而社区通过从基层出发做“微更新”美化社区,我们从上下一起往中间努力,中间就是让罗湖城区更美好、更宜居,我觉得这也是罗湖社区治理的特色。

记者: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是需要时间沉淀的,接下来在这一方面还有什么探索?

杨文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背景下,深港融合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罗湖和香港无论是从三个口岸的开通以及辖区居民相互融合的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经过初步统计,在罗湖辖区约有4万多名香港居民,长期居住生活和工作在罗湖,怎么样让深港融合在更高层面上来体现,同时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做出罗湖应有的贡献,这是下一步需要着力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第二,刚刚大家看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都是从下往上,都是从社区开始。经过这几年的运作,我们发现有一些罗湖辖区普遍性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下一步从区级层面自上而下来进行社区治理,正在与区文体局一起努力协商,比如说对辖区300条文体健身路径进行统一升级改造,居民普遍性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努力来解决。

第三,罗湖还有132个小区没有引进物业管理公司,这132个小区的居住环境和品质还达不到美好生活的要求,差距还很明显,目前我们也在和区住建局一起努力,对比较小、旧的小区,需要政府做一些引导,来引进有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能引进的尽量引进,不能引进的,让辖区居委会代行部分物管公司相关的职责,来提升小区品质,这也是下一步值得努力,而且可以见到成效的一方面。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冯庆 见习记者 张思奇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