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特殊的他们需要特别的爱
读特评论员 赵强
2019-03-15 08:55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赋予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包括每一个特殊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陈国民表示,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特殊孩子的教育需求一直处于公众视野之外,融合教育的发展更是极为缓慢。他建议,要采取提高津贴标准培养更多特教老师等相应措施,保障特殊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005年的春晚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那台晚会上演出的一场特别节目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这个节目就是《千手观音》,21个平均年龄21岁的聋哑演员将“千手观音”演绎得惟妙惟肖,营造出层出不穷、千变万化的视觉冲击力,观众们眼含着感动的热泪给予了热烈的掌声,领舞邰丽华和编导张继刚也随着节目的播出而家喻户晓。

《千手观音》中参加演出的21名聋哑演员的成长背后,还有数以百万计的特殊孩子。能通过《千手观音》脱颖而出的演员,是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这些演员们之所以能打动全国观众,除了节目本身美轮美奂之外,更在于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向全世界表明,尽管他们身罹残缺,但只要经过特别的培养和努力,不一样的他们一样能够创造出美,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千手观音》的演员获得成功,要付出超出常人很多倍的汗水,但他们同时也是幸运的。除了有专业的编导老师帮助指导之外,他们演出时,还有四个手语老师分别站在舞台四个角,她们的手成为聋哑演员的“耳朵”,手语传达出音乐节奏,聋哑演员便在“节奏”中摆弄出优美的舞姿。而有调研数据显示,有超5成特殊儿童未接受过义务教育。教育是成才的重要条件,没有接受教育的特殊儿童,他们将会错过多少人生焕发光彩的机遇与可能呢?他们本可能是《千手观音》里的优秀演员,也有可能成为贝多芬那样的音乐家,甚或可能是霍金那样的大科学家……这些特殊教育儿童的教育缺失,其实也是整个社会的损失。

兴教育,必先尊重并优待老师。特殊儿童们的失学失教,与合格教师的匮乏有很大关系。2016年针对7个城市2140名普校老师的调查发现,65%的老师承认没有接受过特教培训,45%的老师认为在没有专业老师支持的情况下,自己无法应对特殊学生。特殊教育老师的培养过程肯定要比一般教师的培养更为不易。因此特殊教育老师享有特殊津贴,要比一般老师有更好的收入与待遇,合情合理,也唯有如此,才能培养更多的特教老师。

然而,目前的状况是,特教老师的待遇缺乏足够保障。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特殊教育教师享受特殊教育津贴和特殊岗位补助津贴,但在实践中,国家层面对特教津贴的标准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各地执行标准高低不齐。例如,陕西、山西等地已将津贴标准提高到50%,河北、安徽、福建等大部分省市仍按照1956年规定的15%的标准发放。这一方面说明特教老师的待遇普遍亟待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特教老师待遇不公平、不公正的状况同时存在。这也是陈国民代表提出相关建议的原因。

有人曾说,一个人的真正教养,体现在对弱者的态度里。申言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体现在对弱者的态度里。特殊儿童是身体机能上的弱势者,但接受教育、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是他们应有的公民权利。特殊的他们需要特别的关爱。陈国民的建议,既是履行代表的职责,也隐含着对特殊人群的特别关爱,更在提醒一种应有的社会责任、国家责任。期待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将陈国民代表的合理建议尽快落到实处,让特殊儿童沐浴到更多阳光,也让我们的未来有更多奇迹。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评论员 赵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