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思考 | “后疫情时代”,深圳为何呈现“戏剧节井喷”现象?
读特记者 张锐
2020-12-01 18:34

2020年底,深圳同时涌现出多个形态各样、主题不同的戏剧节,各类戏剧节的举办,犹如雨后春笋,亦如百花竞放,深圳的戏剧氛围,也正如深圳冬季的气温,不仅没有寒冷之意,反而温暖如春,朝气蓬勃。

随着中国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防控,目前全国的演出行业都已经进入到了复苏阶段,然而,由于疫情造成的前期影响,以及国外演出暂时无法被引进国内,因此一些非常著名的国内戏剧节、艺术节,例如上海国际艺术节、乌镇戏剧节、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等,今年都被迫取消。但令人惊讶的是,深圳的各类戏剧节基本上都如期举办,在开心麻花龙岗喜剧节系列活动期间,记者走进深圳戏剧届,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

深圳戏剧节百花齐放 戏剧文化发展蓬勃向上

“2020首届龙岗喜剧节”,由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开心麻花华南总部基地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首届龙岗喜剧节”,以“百事‘笑’为先”为主题,于11月20日至29日的10天时间里,在龙岗文化中心大剧院、龙岗文化中心音乐厅、龙岗红立方、龙岗187剧场等各个剧场上演10余部国内优秀喜剧原创作品,覆盖了舞台剧、小品、相声、脱口秀等多种类型,同时还包括大师论坛、大师培训班、喜剧嘉年华等多个板块,在给观众们带来开心与欢笑同时,也呈现出喜剧艺术的多元样式和内在价值。

紧随其后举办的是11月26日至12月5日的第三届“当代戏剧双年展”,由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主办,深圳市福田区孟京辉戏剧工作室承办,孟京辉导演担任艺术总监,着重呈现展演、展览、展示三大单元,汇聚包括当代延伸、经典重塑、原创冒险、肢体探求等四个系列的11部剧目,以及4场展览和多场戏剧工作坊与创意对谈会。

2016年诞生于深圳福田的“当代戏剧双年展”,是中国第一个以戏剧为主题的双年展。当代戏剧文化在这块新沃土上开枝散叶,使深圳这个中国最具活力、最年轻的城市,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门户,也使深圳福田的戏剧土壤呈蓬勃发展之势,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涌入当代戏剧双年展当中。

从11月2日开幕至11月20日落幕的“2020深圳南山戏剧节”,秉承“人人都是戏剧+”理念,延续去年“IN室内板块”和“OFF户外板块”设置,邀约了来自全国各地和本土的34个优秀剧目带来22场剧场演出、71场户外演出,在南山文体中心、南山区文化馆、南头古城与观众见面。不同声腔、不同扮相、不同流派的舞台呈现,彰显出戏剧舞台繁花似锦的可喜景象。

由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南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南山区戏剧家协会承办的南山戏剧节,自2017年创办起,便以打造一个年轻时尚、丰富多元、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戏剧展演与交流品牌为目标,三年来,吸引了60多个国内外团队数千名戏剧人前来交流展演,为观众们献上了300多场戏剧作品及近百场户外跨界演出。如今已成为深圳融入市民文化生活极高的文化品牌,成功打造成为“戏剧的盛会,群众的节日”。

11月21日至29日,由华润置地旗下万象天地剧场发起的“2020万象戏剧节”,由华润置地首个自主建设、运营的剧场与来自北京的戏剧人孟丹峰联合企划,秉承“愿以此出发点,聚万象戏剧之光,点亮城市!”的宗旨,在九天时间内,邀请到濮存昕、史航、张楚、傅维伯、杨婷、彭涛、吕效平、李玉民、李晏、丁一滕、张然、郭笑、杨明明、窦颖、王贝贝等众多戏剧、电影、音乐界文艺大咖,带来精彩动人的作品首演、新颖生动的剧本朗读、专业有趣的学术讲座、别开生面的表演工作坊以及对中国当代戏剧史的全情回顾。

2019年,位于深圳黄金区位的万象天地剧场启动首个关注职场人士的创新艺术产品“2019万象白领戏剧节”,是深圳首个用戏剧的形式聚焦白领生活美学的创新艺术产品,旨在打破商务工作与艺术生活的边界,为处在深圳快节奏生活中的白领们,带来忙碌工作之外的缤纷戏剧世界。2020年,更加具有艺术性、创新性、专业性的“2020万象戏剧节”不仅是文化品牌的延续,更是一种戏剧精神的展现。大量北京著名艺术家的参与,也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

除此以外,正在进行中的还有深圳创意艺术节、深圳湾艺穗节、罗湖戏剧月、福田儿童教育戏剧周等与戏剧艺术有关的活动,整体呈现井喷态势。

开心麻花携手龙岗  将喜剧进行到底

作为国内民营戏剧企业领军团队,开心麻花成立17年来,随着公司的发展、业务的扩展、团队的壮大,已经是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文化品牌。2013年,“开心麻花”品牌来到深圳,2017年,开心麻花华南总部基地正式落户龙岗区,华南基地一直以创新作为自身发展的驱动力,逐渐布局戏剧演出全产业链发展,在完善产业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从专家、人才引进,项目孵化,戏剧艺术普及、培养等方面发力,不断提升华南区域的喜剧创作和生产能力。

和其他戏剧团队不同,开心麻花虽然在横向发展上涉足舞台剧、电影、网剧、小品、综艺等各个领域业务,但在垂直领域方面,多年来始终坚持在“喜剧”和“喜剧产业”上深耕发展。这一次开心麻花携手深圳市龙岗区政府共同举办“喜剧节”,更是表达了坚持“将喜剧进行到底”的态度。

开心麻花董事长、创始人张晨表示,近年来,国内戏剧节品牌纷繁多样,体现了社会发展对艺术生产和戏剧观赏的有了更多需求,开心麻花希望以喜剧这一极具包容性的细分门类作为切入点,打造出不仅仅包含线下演出的喜剧节品牌,网络平台上的直播和视频内容,未来都可以成为喜剧节的一部分。“希望喜剧节在高度创新的基础上,与全社会和整个时代,特别是活力四射的年轻人群体产生热烈的互动,如同嘉年华、狂欢节一样,为大家提供更多放松与快乐;也希望把这样的态度通过有趣的形式传达给人,吸引更多热爱喜剧、愿意从事喜剧事业的人参与进来,为他们提供展现的平台,让戏剧可以促进人和人的真实互动。”

张晨透露,开心麻花举办“喜剧节”的计划筹备已久,虽然今年遭遇疫情,演出和运营因此受到重创,但是开心麻花坚持创作、坚持喜剧节的筹备、坚持用喜剧传递温暖和欢乐的理念始终未变。

所以当演出行业开始恢复,开心麻花立即率领明星团队前往武汉,为武汉抗疫医务人员献上了三场由沈腾、马丽主演的经典喜剧《乌龙山伯爵》公益演出;所以,2020年11月日,深圳龙岗喜剧节克服了各种困难如期举办,张晨表示,“我一直坚持一个理念就是喜剧是给人希望的,所以我希望不仅我们要继续快乐的生活和进行创作,而且要通过优秀的作品鼓舞大家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这也正是开心麻花办喜剧节的出发点、落脚点,开心麻花喜剧节也因此具备了举办和办得越来越好的可能性,因为开心麻花在喜剧领域的积累,无论是人才、作品,还是国内外的行业联动,都有极大的优势,开心麻花要做的,是要把喜剧节这件事做透,先在龙岗做透,再争取影响到整个深圳,然后再通过深圳影响到更广阔的社会领域。”

开心麻花喜剧节强调以原创为核心理念。张晨说:“众所周知,做原创越来越难,但我们一直没放弃原创这件事,即便我们现在有一些创作力量放到了电影、综艺和剧场院线以及文旅板块,但我们最优秀的核心团队依然在继续坚持做原创,我们虽然也有引进,但是我们坚持投入巨大的精力在引进后结合中国观众实际二度创作而非简单的复制。”

对于喜剧节剧目的选择,张晨希望演出类型越丰富越好。“喜剧不只是剧场艺术,也不只是语言类艺术,还有形体类喜剧、音乐类喜剧,是一个很宽的门类,哑剧默剧脱口秀都可以是喜剧,太多了,不胜枚举,还有我们都没见过的东西,包括多媒体艺术。这一次的龙岗喜剧节并非只为自家搭台,我想尽我们的能力把各种各样的喜剧艺术家都请来,艺术文化就是要有多样性,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本次龙岗喜剧节设精品剧目展演、筑梦舞台、专家论坛、喜剧大师培训班等板块,创造性推出吉祥物——小丑家族,将喜剧节快乐“百事‘笑’为先”理念通过吉祥物传递到城市每一个角落。正是基于这样的开放理念,在龙岗喜剧节的舞台上,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开心麻花团队带来的喜剧节开幕大戏原创爆笑喜剧《横财满屋》,也能领略到杭州武伶人话剧中心、太原市话剧团、脱口秀演员黄西、莞笑社、甸甸巴士话剧团等国内戏剧团体或个人带来的各具特色的喜剧诚意之作。11月20日龙岗喜剧节开幕当天,就创下了同时有6个剧组在深圳各个剧场同时演出喜剧的纪录,未来,开心麻花还将邀请更多海内外艺术家和机构来到龙岗,带来更加多元、丰富、新颖的喜剧节目。

同时还要增加更多的街头和互动表演,争取让大家在喜剧节期间, 每天从剧场一直热闹到户外,大家从傍晚一直玩到深夜。“我们希望更多普通人参与进来,我想让大家觉得,喜剧就应该在自己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

据悉,虽然受疫情影响,第一届龙岗喜剧节的落地过程一波三折,但开心麻花已经跟龙岗区政府达成共识,要坚持做下去,绝不会半途而废。张晨对此表示,“没有努力就没有收获,喜剧节的成长需要三五年的基础培育期,这其中坚持最为重要,我希望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使喜剧节成为可持续性发展的;可市场化运转的;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能够带给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喜悦、欢乐和幸福感的文化节事和喜剧盛会。”

首届龙岗喜剧节总制作人、开心麻花华南总部基地总制作人何再坚说,开心麻花华南基地另外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打造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音乐剧产业基地之一。音乐剧是未来,融合众多艺术专业所长,对专业人才和产业链的要求更高。目前华南基地已原创和改编制作9部音乐剧,是开心麻花音乐剧剧目和剧组最多的制作基地,希望在喜剧节的基础上,迎来音乐剧的高光时刻。

透视深圳戏剧文化现象 深思戏剧发展前景与价值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现任深圳市文化馆副馆长,深圳市剧协理事,同时担任深圳大学文产学院硕士生校外导师、南方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国家艺术基金中国青年歌剧导演特训班导师等职,其编剧作品多次荣获全国各类奖项的深圳戏剧人戴昱,亲身感受戏剧在深圳蓬勃发展,对这样的现象不胜感慨。她认为深圳忽然出现如此之多戏剧节,戏剧演出呈现喷涌之势,“说明深圳的政府、市场和百姓三方面都非常重视戏剧这一门综合艺术的发展,都有对戏剧艺术的需求。”

随父母亲来深圳快三十年,在深圳工作也超过二十年的戴昱,一直从事着与文化相关的工作,建立深圳的文化归属感一直是她工作的核心。在她看来,深圳的戏剧市场不是最近才火爆,其实据有关部门统计,自从千禧年以来,深圳一直是最南端的戏剧票仓之一,反而本土的粤剧在深圳并没有很好的市场。但近年来深圳这些戏剧节的主要作品以及幕后主要负责人、组织者都是外请而来,尤其大多是从北京特邀而来,戴昱一针见血指出:“这一方面印证了当年田沁鑫导演来深圳时说的那句话:‘深圳是一个南方怀抱中的北方城市。’深圳的文化归属感不在长江以南的海派,也不在地处的南粤,而是直接连接北京。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说明了目前深圳本土原创戏剧之艰难,这也应该为下一步深圳组建自己的专业戏剧艺术院团做出足够充分的注释。”

戴昱认为,目前深圳的这些戏剧节都很有特色,让观众大开眼界,对本土观众的培养和本土创作的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她坦言很多高品质的作品因为演出成本较高,还是要到北上广才能看到,“这可能还是跟投入规模和主办方的策划视角有关系。当然深圳近几年也在不断进步,除了南山保利经常看得到经典大戏之外,距离福田中心区一小时路程的坪山新区大剧院自开业以来就表现出了对引进剧目不俗的表现,让人异常惊喜,我认为这或许会成为深圳艺术发展下一步的趋势。”戴昱表示,深圳文化资源的平衡发展正在因戏剧艺术的发展而迅速铺开。

今年,北京、上海和深圳都举办了喜剧节,戴昱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文化现象。“今天,商业戏剧的主流是喜剧,票房和口碑都很好,《戏台》、《驴得水》等常演不衰的作品都是喜剧。除了好玩,还有深刻的思想寓意。”她认为,这种在当代都市中产生的观剧现象有其必然性——生活压力大,人们希望能通过娱乐缓解焦虑。但戴昱同样指出了其中问题,即发人深省的作品仍旧缺乏,“如果没有对生活本质的理解和思考,恐怕都无法真正从本质上缓解人们的焦虑。”

编辑 董雯静

(作者:读特记者 张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