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洋公益课程有望落地台湾小学 珊瑚保育从娃娃抓起
读特记者 张颖 通讯员 林小慧
2018-05-15 19:38

5月14日,深圳民间珊瑚保育公益组织潜爱大鹏的12名讲师带着深圳海洋生态特色课程“潜爱课堂”,赴台湾参加了由台湾海洋大学、海洋科技博物馆主办的“海峡两岸海洋教育交流活动”,并成功拉开“潜爱课堂”在台北市永安国小、基隆市长兴国小等6所小学落地的序幕。

潜爱大鹏的潜水员在海里探测珊瑚情况。

潜爱大鹏是深圳最早的民间珊瑚保育组织,由深圳大鹏新区管委会和深圳磨房共同发起。以“种珊瑚,种人心”为主核心概念,从有利于大众参与的角度组织各种珊瑚保育活动,推动珊瑚礁生态系统恢复,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目前,潜爱大鹏已种植珊瑚5606株,设置珊瑚礁50座,开设一条“百米珊瑚海”珊瑚保育观光带。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珊瑚保育,共建蓝色星球。潜爱大鹏设计了“潜爱造礁”和“潜爱课堂”两个公益项目,为企业和包括潜水员在内的公众,构建了参与珊瑚礁生态保护的平台,让更多人认识和保护珊瑚。现在,“潜爱课堂”在大鹏新区各方面的支持,已完成了在大鹏新区小学百分之百的授课覆盖。

这次在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支持下,深圳潜爱大鹏的讲师团来到台北市永安国小、基隆市长兴国小等六所小学,为小学生们教导海洋文化为母本的海洋生态课程,并与当地老师们交流海洋素养教育模式。

活跃的课堂后气氛中,孩子们学到了不少。

深圳本地课程展现海洋魅力

这次以深圳大鹏海洋文化为母本的海洋生态课程——潜爱课堂落地台北市永安国小五年级、基隆市长兴国小六年级。先来看看这颇具特色的海洋课堂都讲了些啥吧!

第一节课《海底城市》通过观看海洋生物视频,让学生们初步了解生长在珊瑚礁的海洋生物,游戏化竞答模式更让课堂“活力无限”。

第二节课《海底密码》用海洋生物名字进行小组命名,抽签分组协作,用无声式数字传递游戏,让学生们了解在海洋里生物沟通的方式。

第三节课《珊瑚礁鱼类的育儿经》打破课堂教学的常态,让同学们进行“渔民”和“小鱼”的对话角色扮演,孩子们用语言描绘奇思妙想,展现出活跃的思维。

第四节课《渔业大亨》通过模拟渔业养殖实验,合作创收,感知及相互交流,了解激素、鱼饲料过度投放等不可持续方式对渔业的影响。

台北市永安国小陈文亿老师与学生全程参与了《渔业大亨》课程,他表示“台北市不靠近海,学生比较缺乏海洋方面的课程,但海洋知识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渔业大亨》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可以了解不可持续的渔业养殖方式,对鱼、肉质方面产生的影响,这是日常会接触到的,内容非常实用和生动。”

【读特新闻+】

关于珊瑚保育,你需要知道

珊瑚礁是巨大的食物链的基础,也是人类食物网的基础,直接影响到1/4海洋生物的生存。生活在珊瑚礁中的鱼类,为人类提供着优质蛋白质。珊瑚礁也是海岸线的重要屏障,防止海洋风暴对近岸地区的侵蚀,同时也是旅游和潜水运动的好去处,给当地人带来旅游业收益。

关于潜爱课堂

潜爱课堂是以大鹏当地渔村世代相传的海洋常识为母本的海洋生态认知课程,由入校课程、沙滩潮间带课程、公众宣讲三个部分组成。通过游戏化方式设计课程,激发青少年了解并认识海洋。在深圳市大鹏新区政府的支持下,截止至2018年4月,实现了大鹏新区九年义务制小学100%覆盖,开设超过281堂入校课堂,超12000人次学生接受了海洋科普教育。目前潜爱课堂扎根于大鹏,逐步推向全市推广,并影响辐射周边城市。

编辑 张颖

(作者:读特记者 张颖 通讯员 林小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