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轻松的父母并不难(上):好的亲子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读特首席编辑 刘一平
2018-03-10 15:08

熊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似乎也一天天难当,几乎每个家长都有被孩子气到曾经“以头撞墙”。做家长真难、做家长好累,成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感慨。

然而王秋英却认为,做个轻松的父母其实并不难。她是市教科院副主任,对中小学生心理指导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必须承认,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多元、复杂,孩子接触到的信息非常多,教育孩子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在过去,孩子的问题多为早恋、偶像崇拜、打架,现在则是网瘾、手机依赖、性安全、恶搞等,花样多了不少。王秋英认为,现在的家庭早已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变得开放,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也在不断下降。

更重要的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也出现不少问题。为了时刻提防“不良的社会影响”,有些家长采取“堵”的方式,一回家就检查手机、电脑是否发热,给孩子戴定位器、监控手机信息。还有“压”,升学压力是父母、孩子永远的痛,在“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个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在补课,拼成绩、拼名校,由此产生家长普遍的育儿焦虑。管多了怕孩子烦,管少了怕孩子走错路,家长真是难啊!

“事实上,做一个轻松的父母并不特别难,关键要掌握家庭教育中几个重要的环节。”王秋英分享了一些在与孩子、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心得体会。

1. 孩子遇到困扰时最需要的,是教育家还是父母?

王秋英认为,好的亲子关系,远远胜过好的教育。“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不要做一个永远正确的爸爸妈妈。”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往往过于重视教育的“正确性”,而忽视了“有效性”,忽略了亲子关系的温暖与激励的作用。

“从小到大,我们给予孩子的教育都是‘正确’的,但有效吗?当我们说教的时候,孩子是否听进去了?还是把头扭到一边,或者以沉默抗拒?甚至把门关起来?一个永远正确的爸爸妈妈是非常可怕的,要使教育有效,最重要的是要有温暖的亲子关系。”

现在的父母与孩子普遍缺乏沟通,她注意到生活中的“关门现象”——孩子回家就把门关上。“关门其实是孩子的一个表情,表达的是‘别理我,我不愿意跟你说话’。孩子成了家长‘最熟悉的陌生人’,虽然天天见面,却不知道孩子的内心世界。”

为什么关门?“因为在家庭的对话中,家长往往不是父母了,而是道德的评判者、喋喋不休的说教者、永远正确的建议者。这使家长与孩子的家庭对话中,充满了说服、威胁、控制与建议,而这些都是沟通的绊脚石,阻碍了孩子去表达内心的感受。孩子会感到,家长的反应是对他们感受的不接纳,于是只好闭嘴或者辩护,充满愤怒。”

“孩子在遇到问题、情绪出现困扰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一个‘教育家’吗?并不是,而是能了解自己、关怀和包容自己的‘父母’。”王秋英说,如果孩子在外面受到了困扰,却不愿意告诉我们,最可能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曾经在听过孩子的诉说之后,并没有表现出孩子所期待的接纳,孩子的心情得不到安抚,搞不好还加深了创伤。

她说,倾听与接纳更具有建设性和有效性,比教育更重要,因为倾听与接纳让孩子感觉到我是重要的、受尊重、有价值,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变自己,因此获得成长。有这样的亲子沟通,你会发现,孩子对你的话能够听进去了,做家长也没那么难呢。

2.能否看见问题背后的需求?

孩子出现各种状况时,家长很容易只看见孩子的问题,却看不见背后的需求。王秋英认为,这也是一些家长觉得好累的常见原因。她认为,这些“问题行为”是孩子表达需求的另类方式,孩子借此释放出被压抑的心理需求。因此,出问题的永远是隐藏在表面背后的“需求”,而不是行为本身。

3岁的女孩跟妈妈说:“长大后我要跟石头结婚,生一个和我一模一样的宝宝。”对此,有的家长会说小小年纪怎么想这些,但王秋英却给予孩子支持:“这背后是孩子对自己的认可与爱,是一种自我价值感。”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处理需求的过程,与一些本质情感相连的需求得到满足与否,就会产生成长喜悦,或者是成长创伤。这些哪怕是最微小的生命经验,都可能对一个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长大成年之后遭遇到一些挫折,可能都是这些微小而重要的生命经验的再现。”

3.管和放,哪个更重要?

教育孩子时,在权威与民主、管束与放纵之间,它们的平衡在哪里?家长无时无刻不在选择。有人说“千万别管孩子”,但马上又有人说“孩子是管出来的”,真是让家长无所适从。

王秋英指出,家长在找这种平衡时,要考虑到孩子在不同时期的教育重点。在幼儿和小学阶段,家长的目标是:建立安全感,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遵守规则,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因此,让孩子还太小的时候就去上寄宿学校,其实有不小风险,因为安全感来源于孩子对看护者(一般是妈妈)的依恋,这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的基础。对孩子来说,母亲就是世界,这个世界是否温暖、可以依靠,决定了孩子是否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与世界互动、是否信任世界,并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孩子有了安全感之后,就能够开始学习。

权威是否会损害孩子的自尊与安全感?王秋英认为,孩子如果没有规则,就会用各种方式去触摸世界的底线,并用各种方式去突破所谓的底线,因此出现各种任性行为。比方说,他们伸着小手去拉灯绳,双眼却严肃地盯着你,这捣乱的行为其实是非常理智的,他严肃地看着你,是因为你和你的反应(而非灯绳)才是他的目的所在。规则与权威有助于安全感的建立,一个放纵任性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所以才会用各种行为去试探。

要让孩子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给孩子打开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并让他们学习承担责任,接受并反省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也可以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进入中学、尤其是高中后,是一个“做自己”的时期。孩子独立的自我意识正在形成,并建立起大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开始观察社会,渴望了解人生,所有的理想与对未来的憧憬只有一个核心:我在社会的位置。这时,父母的教育重点在于:如何理解自我与社会的关系,给孩子社会性的引导。

编辑 耿超逸

(作者:读特首席编辑 刘一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