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最早的党小组建立,到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崛起 九位知名作家寻根探路新湖蝶变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通讯员 陈力源/文 钟哈林/图
2021-04-17 13:37

深圳最早的党小组在哪成立?粤港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区在哪?“深圳第一大社区”在哪?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巨型“荔枝”在哪长出?这里为什么有这么多归侨侨眷?怀着种种好奇,9位中国知名作家,于2021年4月14日来到深圳光明区新湖街道,探寻这里600余年悠悠历史,感知这里因科学城而催生的蝶变力量。

新湖——

诞生了深圳地区最早的党小组

据新湖街道办事处主任介绍,新湖街道办虽然成立于2016年,但新湖却有600余年的悠久历史,岭南文化源远流长,侨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深圳最早几个党小组之一曾经在新湖成立,天下荔枝第一村的楼村曾经美誉四方,光明国营农场曾经在这里留下辉煌的印记。

据《楼村志》记载,1925年,中共宝安县党组织创建人黄学增、龙乃武等到新湖楼村琬璧公家塾建立了第一个党小组,这里也是深圳最早的党小组之一。

琬璧公家塾建于清代,由两座青砖砌成的联体建筑组成,是典型的广府式建筑,整个建筑坐西北朝东南。

这座家塾是陈琬璧家族的家塾,后来开放给村民使用,村里许多寒门子弟在这里读书,接受文化教育熏陶,成为楼村深厚文化底蕴的象征,是诸多村民的启蒙之地。2012年7月,琬璧公家塾被定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

据史料记载,辛亥革命期间,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曾到过新湖的楼村从事过革命活动。廖仲恺等人在琬璧公家塾召开过秘密会议,之后宝安大地的民主革命之火熊熊点燃。

深圳早期的党小组在1925年创立时,多数人由琬璧公家塾毕业的知识分子组成,并以琬璧公家塾为活动中心。党小组长陈义妹在琬璧公家塾整训农民起义队伍,改编农民自卫队,组织武装暴动。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同年12月,工农革命军撤离楼村,转移到东莞一带活动,国民党军队进占楼村,将琬璧公家塾烧毁。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百尺竿头,百般巨变。日前,楼村琬璧公家塾被纳入深圳市“四史”教育实践基地,迎来了新的生机。

新湖——

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浩浩春潮

驱车从北环路转入公常路,就到了新湖楼村社区辖区。楼村面积24.93平方公里,是深圳管辖面积最大的社区,有“深圳第一大社区”的名号,又以盛产荔枝而闻名,因此拥有“中国荔枝第一村”的美誉。

在公明水库长乐亭山顶,有一个曾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巨型雕塑,这是一颗高7.8米、由玻璃钢制成的巨型“荔枝”雕塑,这颗“荔枝”标志着楼村荔枝曾经的名声显赫。

时间回溯到1978年,当地政府提倡种植荔枝,楼村从东莞引进优良种苗,开始出现大面积种植荔枝的第一个高峰期。1984年,特区政府全面鼓励个人种植荔枝,出台优惠政策。1989年,荔枝的价格飙升,引发楼村人争先恐后种植荔枝,漫山遍野洁白成云的荔枝花,连成了万亩荔枝林。据“老楼村人”陈植林介绍,在楼村尚未完成城市化转型之前,楼村荔枝最多的时候有50个品种,种植面积高达两万亩。

楼村早在1982年就引进了深圳最早一批“三来一补”企业,为村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从第一家港资企业进驻,接连多家外资企业入住楼村。早在2000年,楼村的外资企业就多达75家。2002年,楼村股份合作公司成立,搭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楼村这片土地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2019年5月,光明中心区楼村项目指挥部正式成立,开启了楼村蝶变新新征程。科学方舟、科学公园、科技馆、地铁6号线等重大基础设施逐步在楼村落地,楼村集体经济将迎来又一次转型发展、高速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曾经参加过光明中心区楼村土地整备攻坚的社区干部陈兆华告诉记者,数百年来,村民靠种田谋生;后来,村民又靠种荔枝过上了好一点的生活。改革开放后,楼村人通过三来一补企业发展集体经济,生活上了一个档次。今天,光明中心区落户楼村,给楼村带来的是真正融入特区发展的机会,高质量高颜值的深圳北部中心,一定会给楼村人带来“城里人”的感受。

新湖——

承载了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崛起

2016年8月,新湖街道正式成立,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科院理工大学、中山七院等一批市属重点项目相继落户新湖。201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光明布局建设科学城,新湖成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核心区、主阵地。新湖街道作为光明科学城核心区担当了更大的历史使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

2019年4月,光明科学城中心区启动建设,标志着光明区在“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楼村也被纳入光明中心区规划。

2020年,深圳先行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多重国家战略在此交会,新湖的发展定位实现了从“市级战略高地”到“国家级战略高地”的根本性转变。

科学城启动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地铁6号线支线、全域景提升工程、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公常路两旁日新月异的重大项目,见证了新湖街道四年多来的蜕变之路。新湖人们昼夜不休,连续攻坚科学城重大项目,四年整备16平方公里土地,征拆建筑物283万平方米,移交入库10平方公里土地,为大科学装置落地提前腾挪了空间,也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

新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向记者介绍,新湖人的奋斗初心和工作重心,就是服务科学和创新。新湖提出的“为科学筑台,为创新拓路”,就是筑平台、开新路。新湖将用好辖区高端科教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集中度显示度的科创高地,打造高质量高颜值的深圳北部国际会客厅,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学与城市融合发展的美丽典范。

新湖——

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在学习“四史”中开新局

来光明的游客常常惊呼,变化太大了,完全不认识了!

四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新湖街道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全力攻坚,把党旗插在一线,把党支部建在一线,把党员力量发挥在一线,形成了“党建引领+重大项目+干部培养”大兵团攻坚作战模式,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作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活动,深圳光明区新湖街道办事处主办了“为科学筑台、为创新拓路——新湖读书会”采风座谈活动,4月14日邀请了九位中国著名作家抵达新湖街道寻根把脉,助力新湖在打造科创高地的同时,厚植新湖文化底蕴,打造新湖文化名片。

作家们先后参观了牛根坳创意园、明卓工业园、科学城展厅、欢乐田园小镇及花海等地,登上观光平台一览光明科学城核心区的壮丽风貌。同日,作家们参与启动了“新湖读书会”并进行读书会首场活动交流。

“科技与创新,将让新湖这片热土,与世界相拥;文化与信仰,将让新湖这座新城,与灵魂相连。举办新湖读书会启动仪式,作为百年大庆和党史教育的重要活动,就是想通过文化倡导,掀起读书热、文化热,让新湖不仅仅成为科技创新的名片,还要让新湖成为人文荟萃的名片。”新湖街道办事处主任介绍了活动举办的初衷。

新湖侨联主席朱广保,在座谈会上动情讲到,他的父辈曾在70年代越南排华期间回到光明,是祖国的怀抱接纳了他们,他们在新湖安家乐业,养育后代,感恩于中国共产党给予的温暖照顾。

作家朱秀海和连俊义听了特别感慨,因为他们在1979年参与了接侨任务,光阴似箭,此情此景勾起了作家们的种种回忆。

《乔家大院》的作者朱秀海有感而发,他认为,新湖在他的心中有四个词:科学之城、未来之城、幸福之城、光明之城。新湖街道办现在做的事情都是为未来奠基的大事,这一代年轻人会跟着这座城市共同成长。他祝愿老一代新湖人在这里健康长寿,新一代新湖人在这里事业有成,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军旅书法家连俊义当即挥毫写下“为科学筑台,为创新拓路”,以表达对新湖的祝福。

采风团成员名单

1、朱秀海(采风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原主任 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作者、编剧。

2、王炳根:  福建省作协原副主席、冰心文学馆原馆长、中国博物馆学会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名人故居委员会副主任

3、南  翔:深圳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4、连俊义: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兼中国国防报总编辑(少将)高级编辑、作家、书法家。

5、沈卫星: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高级编辑。

6、王剑冰: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作协副主席

7、陈继明: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

8、温亚军:   武警出版社原副社长(大校)、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9、石一枫:《当代》杂志社社长助理、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编辑 彭健雄 审核 谭凤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通讯员 陈力源/文 钟哈林/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