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如何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李竹 文/图
2021-10-15 19:08

10月1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广州市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举办第 130 届广交会专家访谈会(2021年总第140场),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相关专家围绕第 130 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珠江国际贸易论坛开幕式内容进行访谈,科学解读相关政策、精神并接受媒体采访。

以广交会为龙头,打造大湾区国际会展新高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教授,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董小麟

习近平总书记向第130届广交会致的贺信中要求“广交会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机制,丰富业态,拓展功能”的重要指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教授,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董小麟表示,本届广交会是业态最丰富的一届,在新的形势下广交会应在丰富业态、拓展功能,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董小麟看来,广交会不仅是一个商品展示平台,更是一个信息展示平台。借力广交会,广东需要扩大贸易与投资的互动,同时推进制度性开放,深化构建国际交往关系,拓展国际交往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展会密集,我们要以广交会为龙头,拓展广东特别是大湾区建设国际会展新高地,延伸会展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 董小麟表示,例如以广交会会址所在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为引领,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打造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提升大湾区集聚与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能够促进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更好发挥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在广交会赋能大湾区的经贸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广州、深圳的双城联动。董小麟认为,广州、深圳国际会展的举办条件、场地规划、管理水平等走在全国前列,但他们的商贸发展各具优势。就深圳而言,一方面其毗邻香港,所以深圳在与香港、与国际的合作方面,有着非常好的区位优势;另一方面,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好,在深圳举办的高交会也成为了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未来,希望深圳继续做强高交会等一系列有影响的展会,加强与香港的合作,从而进一步拓展与国际大型会展平台的合作;同时要牵手广州,组成协调机制,让广交会与高交会相互映衬,让综合性展会与专业性展会相结合,成为‘两个拳头’,从而延伸作为会展产业自身的‘产业链’,形成大湾区的会展群落;最后,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内循环的作用,共同将会展的品牌效应向内地延伸,去支持内地一些地区的会展业发展,把中国打造成会展强国。” 董小麟说。

助推大湾区更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认为,从空间维度上看,广交会的举办地广州本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地处中国对外开放水平最高、经济最为活跃、产业体系特别是制造业最为健全的地方,完全能够支撑广交会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

从时间维度上看,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是中国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能够推动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因此,第 130 届广交会的举办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加快发展能够起积极作用。谢宝剑表示,广交会将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更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建设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有助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交易会上展示与交流,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全球影响力;有助于推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对接,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原标题《广交会如何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编辑 编辑-周梦璇(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冻结-党毅浩,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李竹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