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两项技术入选“国家级”先导技术榜单
广州日报
2021-01-18 22:50

1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京召开“科创中国”年度工作会议。“科创中国”是中国科协打造的创新、创业、创造服务品牌,旨在通过聚焦产学研金用多方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广州市是“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

会上公布了2020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榜单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材料、装备制造、资源环境等五个“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需求最为集中、最为迫切的领域,优选能够代表前沿水平,实现技术重大突破,商业模式可见、商业潜力巨大的50项技术成果。

记者了解到,广州大学的“天眼情报—隐匿网络空间情报监测与溯源分析”系统和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的“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的安全可持续利用技术”入选其中。

广州大学:
“天眼情报”让暗网黑客无处可匿

当前,大量的网络黑客利用隐匿网络空间如暗网、特种通信工具等等的高匿名性和虚拟性,来策划网络犯罪、实施网络攻击,给商业机构防范和化解在线业务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据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谭庆丰介绍,近年来,每年在“暗网”平台出售的各类泄露数据多达上万起,每年泄露的数据总量高达数10亿条,交易金额超10亿元人民币。涉及政府机构公民信息,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客户信息、信用卡,各大电信运营商的机主,以及互联网、快递、酒店、房地产、航空、医院、学校等各行各业的客户/用户信息。

“信息泄露,只是黑客利用暗网挑战网络安全的一种方式。但这已经不仅能让个人利益受损,也会影响国家安全。” 谭庆丰说,“暗网”是指隐藏的网络,普通网民无法通过常规手段搜索访问,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软件、配置或者授权等才能登录。但是访问“暗网”的信息难以追踪,这给了网络犯罪留下了空间。

 

天眼情报系统部署结构图

为此,谭庆丰作为技术带头人开发了“天眼情报—隐匿网络空间情报监测与溯源分析”系统,研发团队主要为广州大学方滨兴院士网络空间安全实验班的研究生们,而方滨兴院士也是谭庆丰的导师。

谭庆丰说,该系统具有强大的隐匿网络空间侦测能力,能够在大规模高速网络环境下加密混淆协议识别、网络流分析和挖掘;通过独有的弱信号关联算法从海量碎片化信息中快速实现隐秘犯罪团伙挖掘、重点人员画像,以及案件综合研判、辅助推理和决策分析等。

该系统也是国内首个深度挖掘隐匿网络空间威胁情报、打击网络黑灰产和商业欺诈等网络攻击行为的产品,通过对隐匿网络空间全源数据侦测、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和关联分析,为金融、能源、游戏、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在线业务安全提供高附加值威胁情报。

“目前产品已广泛应用在公安、网信、教育、卫生、检察院、法院、税务等行业。我们希望这套技术能够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谭庆丰告诉记者。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喷施水稻叶面就能阻隔重金属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率先创建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的安全可持续利用技术,构建了可持续的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理论体系框架、研发了污染治理与土壤及农产品质量提升的多目标协同新技术,建立智能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应用技术体系,解决了技术可靠性、可复制性的难题。

榜单对该技术的评价是,未来有望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实现农产品达标的同时提升土壤质量,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应用潜力巨大。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的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在全国领先。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处起步阶段,缺乏指导整个行业发展的技术标准,广东省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地方标准尚属空白。而该所牵头,联合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农业环保与农村能源总站、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佛山市铁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制定的五项地方标准获得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而在去年1月,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所长李芳柏团队的“稻田镉砷污染阻控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历经10余年联合攻关,在国内外率先创建了土壤—水稻系统“多界面—多过程—多元素”的阻控技术体系,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

该项技术支持在水稻叶面喷施一种纳米材料,达到使土壤中的重金属成分更多地停留在叶子、茎秆当中、减少稻米中重金属含量的效果。

该纳米材料的学术术语为叶面阻隔剂,还可叫做降镉灵—叶面硅肥。在2019年岭南科学论坛“生态文明与土壤科学”学术研讨会上,李芳柏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技术通过向农作物喷施叶面阻隔剂,抑制重金属向农产品可食部位运输,大幅度降低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为我国区域性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的新方法。

李芳柏从事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长达20年,而这一叶面阻隔技术目前已达到产业化水平,通过技术转让,由企业展开推广应用。据统计,自2015年起,该成果在湖南、广东、广西等地作为主推技术采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编辑 刘桂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