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志愿青春力量延伸到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子芸 嘉裕
2021-12-03 09:20

食品药品抽检“点选”活动。

1990年成立全国第一个志愿者组织,2005年颁布第一部《深圳义工服务条例》,志愿服务团队超过1.5万个,注册志愿者260万名,2021年开展志愿服务项目70万个、服务时长1269万小时……

一个个数字,折射出深圳30多年来首创“志愿者之城”的生动注脚。志愿服务蔚然成风,为深圳连续六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创时代之先,领风气之新。近年来,市志愿者联合会(市义工联)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推动志愿服务志愿参与社会治理,立足交通疏导、医疗救护、垃圾分类、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等19个专业化领域,组建起1022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创新成果。同时,为了营造出人人关注志愿者、尊重志愿者、争当志愿者的社会氛围,构建起“星级认证+百优遴选+勋章荣耀”相结合的褒奖层级,推动增设“金玫瑰”奖章评选,并嘉奖一批在深圳志愿服务发展历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志愿者。

展望“十四五”,“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将助推深圳志愿服务开辟新境界。“团市委正在探索深化‘志愿者之城’改革,将统筹实施志愿服务法治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城市文明提升行动等‘十大行动’,同时重点围绕记录管理、褒奖激励、监督机制等方面推出一批创新举措,更好为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做好相关服务。”团市委书记高大伟表示,接下来,深圳共青团将紧紧围绕打造“志愿者之城”4.0升级版,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朝着更专业、更精细、更规范的方向不断迈进,在志愿服务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凝聚社会共识、塑造城市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作用。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体现于外表,更在于其“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温暖。在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笔者走访了深圳多个不同领域的志愿服务专业队伍,将镜头对准这些群体,近距离感受他们是如何用小爱的力量撑起城市文明脊梁。

今年7月河南水灾发生后,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迅速成立“河南省特大暴雨洪灾专项工作组”。

1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停下来!现在是红灯,请原地等候。”是他工作中每天说过最多的话。

“怎么才能加入你们?我也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是他在工作中最欣慰听到的问题。

他就是曾广现,在交通文明志愿者的岗位上,一做就是四年。出身在抗美援朝家庭的他自小就被教导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每逢不上班的时候,他都会风雨无阻地出现在坪山宝梓路口引导交通秩序,尽管常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但只要看到城市越来越文明,市民交通意识越来越高,他就打心眼里觉得值得,“有一分光,发一分热,我的城市,由我来守护! ”

上午两个小时的“执勤”时间,随着红绿灯的交替变化,笔者观察到大部分市民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也能看到有个别出行者骑电动车不戴头盔或不走斑马线横穿马路,此时志愿者们就会配合交警对违规驾驶人进行制止和批评教育。

如今,像曾广现一样的人越来越多了,笔者从市交警总队获悉,截至10月底,交通文明志愿者服务总队共招募志愿者29386人,组织各类交通文明志愿服务活动4293次,成立分队(区级)组织15支队伍,成立中队(街道)组织98支队伍,范围已覆盖全市各个街区。

市交警局一级警长荣斌表示,深圳现有机动车超过370万辆,如此之大的车辆密度,提升市民安全文明出行意识尤为重要。“我们特别呼吁运输车辆从业人员积极参与交通文明志愿者,比如泥头车司机、货拉拉师傅和饿了么快递小哥等,一方面有助于树立自己行业的形象,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换位思考,从行人的角度考虑大车转弯的危险,从而提升他们在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为有效提高市民的安全出行意识,市公安交警部门还定期组织交通志愿者,每月走进社区、企业、学校,向社区居民、学生等各界人士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市民群众和学校学生的文明安全交通意识。同时,向社区工作人员、居民收集有关文明交通的意见和建议,有效推进我市创城工作的开展。

曾广现在路口进行交通引导。

2

聚焦民生实事 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您的摊位前面有垃圾,以后记得及时维护摊位周边的清洁卫生哦!”

上午10点的农贸市场,来买菜的市民还不算多,这正是食药安全志愿者张文雅和队友们开展工作的好时候。“食品安全十分重要,而农贸市场是薄弱环节。”他们身穿红马甲,穿梭于摊位之间,劝导摊贩按规摆放货品,维护环境清洁。

哪里有需要,志愿者们就去哪里!去年春节前后,深圳各大商超缺少人手,食药志愿服务总队立即启动“菜篮子”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全市600多名食药志愿者走进462家商超。2020年4月,结合龙岗区推行食品经营许可远程视频核查业务办理模式的工作安排,食药安全志愿者们开始在龙岗区各街道行政服务大厅轮岗值班,协助工作人员引导有需要的商户选择使用“视频审查”功能。截至目前,已有600余人次志愿者参与服务,视频审查受理174家,办结144家,有效提升了该模式的知晓率和使用率。

志愿者们的贡献得到了认可。去年10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总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荣誉。此外,食药安全志愿服务总队也积极创新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监督举报食品安全有关问题,努力成长为食安监管的社会共治力量。

经过四年的发展,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总队已有注册志愿者1.4万余人。全市打造了以总队为核心,以各区分队为分支,以专业团体分队为补充的组织架构体系,同时稳步推进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组织管理架构;全市共有24支分队,在全市各区打造了11个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U站;出台了《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管理办法》,为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今年9月,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工作经验获全省推广。

“安心驿站”

3

参与社会健康治理 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城市英雄”

今年以来,走在深圳街头,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出现了一款特殊的贩卖机,乍一看外貌普通,走近之后才发现“大有乾坤”!除了提供水与饮料等饮品外,还配备了救命神器AED与应急物资包。

这款“特别”的智能售货机是由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联合研发的“急救守护+减灾救灾”新产品——“安心驿站”,集AED、应急物资包、消费扶贫、安全宣教功能于一体,为市民群众提供“救在身边”的应急物资和急救救护,打造“四分钟黄金救援圈”。

“‘安心驿站’通过智能售货机的营收,用于购买AED设备供社会公众使用,形成可持续的公益推广模式,推动了共建、共享、共治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形成。”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安心驿站项目负责人柳林告诉记者,“安心驿站”在深圳总投放数量已近2000台,该项目的推广,也引起其他城市的广泛关注,目前在雄安新区、海南等地区都已成功落地。

除了加快投放速度之外,要让“救命神器”真正“救命”,还需要解决会用、敢用等问题。

为此,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联合中国平安开展“平安守护者行动”,把平安保险代理人培养变身国际急救导师、急救员,培养近3000名急救培训持证导师,12000名应急救援志愿者。同时,联合阿里公益·饿了么启动“十城万人急救培训计划”,对遍布深圳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进行救护知识技能培训和实践演练,送餐途中,骑手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对送餐经过的AED进行勘察维护;一旦出现需要救助的紧急情况,骑手也能够迅速准确地使用AED装置对患者实施救援,成为突发情况下的“城市英雄”。

“有些学员因为曾经历过亲友倒在面前却无能为力而前来学习急救技能,希望这样的遗憾能在深圳这座城市越来越少,掌握急救与自救知识与技能,在120急救车到来前,为患者再保留一线生机。”AHA/ERC急救导师林耿枫说。

“文明观鸟、爱鸟”活动。

4

践行绿色环保理念 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一个萝卜一个坑,别让垃圾跳错坑。”“垃圾分好类,资源不浪费。”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垃圾分类宣传与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现场的展板上,写满了这样的标语。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学生们正踊跃参与着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小游戏。

“大学是青少年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环,引导学生加入垃圾分类志愿者的行列,在未来可以影响家庭、影响社会。”深圳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总队队长关媛苑介绍,深职院是校园垃圾分类志愿活动宣传的第一站,目前该校已顺利组建校园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垃圾分类志愿督导活动。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普遍推行垃圾分类,既是社会需求,也是历史使命。2017年,深圳发布全国首份《家庭垃圾分类投放指引》。2020年9月,《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在此背景下,深圳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总队成立。截至目前,市总队共招募、吸纳1000余名垃圾分类志愿者。

大鹏新区是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模范生”,这也离不开总队的努力。大鹏新区在全市建立了“区—办事处—社区”三级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体系,目前累计招收志愿者5000余名。同时,大鹏新区创建了“绿鹏鹏”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品牌,通过“理论+实践+实习+考核”的上岗机制,筛选培养了一批志愿骨干人员,组建了一支大鹏新区垃圾分类志愿讲师队伍。

5

保护生态环境 用心守护候鸟迁徙之旅

怎样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亲子周末?在深圳,带着孩子做公益已成为时下“宝妈”们的新选择。“您好,我们的孩子想报名,请问有年龄限制么?”深圳湾公园护鸟志愿服务站,前来报名参加“一小时”公益活动的家长络绎不绝,这个周末,他们不约而同地都选择带着孩子一起,通过做公益来充实美好的周末亲子时光。

服务站前,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项目官、护鸟志愿服务站站长王杰利作为“文明观鸟、爱鸟”活动的组织者已早早等候在此,她告诉笔者,在这“一小时”公益活动中,小朋友可以带上蓝袖章,向群众宣传正确文明观鸟知识、在保护野生鸟类倡议书上签名、及时劝阻不文明投喂行为,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良好的生态保护和爱鸟护鸟意识。

王杰利坦言,近年来因为深圳湾公园的生态修复和设立全年全方位的禁渔措施,深圳湾中鱼虾等资源丰富,足够候鸟们休息觅食。如果长期食用游客投喂的面包饼干等高油高盐高糖的碳水化合物,会导致鸭子、红嘴鸥等水鸟营养不良,体重下降,体能不足以维持长时间迁徙飞行;水鸟依赖投喂后,会逐渐丧失野外觅食能力,失去对人的警惕,增加迁徙途中被诱捕的风险。

为了给这群“远方的客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另一边净滩活动也在进行中,蓝色海洋的志愿者们手拿垃圾袋和垃圾夹,沿海岸线开始“地毯式”清洁活动,期间不断有市民自发加入,与志愿者们一起弓着腰将丢弃的饮料瓶、果皮、烟蒂等垃圾捡入垃圾袋中,所到之处都清洁得干干净净,还原了美景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景区游客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垃圾分类的习惯。

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创始于2002年,2005年在市民政局注册,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海洋环保公益活动,并重点将项目部署在海洋清洁、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环保科普教育等方面,通过开展“禁喂候鸟”“增殖放流”“春种红树”“守护江豚”等项目,促进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与平衡。经过多年发展,投身海洋环保事业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深圳本地环保志愿者就有近2000人。

据了解,在2019年初,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就发出“文明观鸟,不喂食野生水鸟”的呼吁,并得到深圳湾公园管理处、红树林保护区管理局与深圳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两年的努力,科学观鸟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用食物引诱鸟儿争抢来拍照的,也越来越少了。“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提高志愿者业务技能,努力营造适合鸟类生存的良好生态环境。”王杰利说。

6

投身公益救援 闻“汛”而动 托起生命之舟

头戴红色头盔、身着黑色训练服、腰间挂满各式技术锁扣……在梧桐山公园,很难不注意到有这样一帮“酷炫”的人,他们就是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的山地救援队和高空救援队的志愿者,当天正在进行绳索技巧训练。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就是这么一批“可爱”的人,建队以来,他们参与山野环境的救援行动和大型自然灾害救灾行动200余次,帮助和营救身处困境的市民千余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联合会现设信息指挥中心、志愿者部等5大部门和山地救援队、高空救援队、医疗辅助队、城市搜救队、水上救援队、应急通讯队6支专业队伍,共有在册队员637名,志愿者1470人。

2020年初,新冠疫情拦住了人们参加户外运动的脚步,但志愿者们却很忙。2月初,在共青团湖北省委志愿者的帮助下,公益救援志愿者们联合部分公益组织、爱心企业搭建了微信信息平台,整理发布抗疫一线医院的紧缺医疗物资信息,并对接社会募捐。此次行动为期33 天,共计494人次参与。信息平台共完成134例公益团体、企业及个人的捐赠对接和实施,向62家医院和单位捐赠抗疫物资总计超过1660096件,总价值约570万。

今年7月河南水灾发生后,联合会迅速成立24人“河南省特大暴雨洪灾专项工作组”,正式展开此次河南省特大暴雨救灾响应工作。在随后的救援工作中,深圳公益救援队增派两批共56名队员,连续转战新乡市凤泉区大块镇陈堡村、东郭村、马坊村等地,持续开展包括险情排查、人员转运、伤员救助、灾情调查、救灾物资对接捐赠等工作,在7个自然村共转运被困群众251人。

据了解,联合会现已成为政府救援系统的辅助、补充和后备力量。继2019年与盐田区应急管理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后,联合会又与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宝安等4区的应急管理局签订应急合作协议。联合会会长石欣表示,未来将继续立足深圳,服务深圳,做好减灾防灾备灾救灾的基础工作。

(原标题《以志愿服务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把志愿青春力量延伸到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李林夕
(作者:子芸 嘉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