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福围社区“留住本土文化的记忆”活动别开生面
读特记者 叶志卫 通讯员 叶佐提
2019-01-24 08:52

爷爷为孙子讲解“水流柴”的由来,来深建设者近距离了解基围本土文化……近日,别开生面展示基围文化的“留住本土文化的记忆”系列活动,在宝安区福永街道福围社区拉开序幕。

现场,土生土长的福永人陈伯翻阅着一本《影像·记忆》画册,给孙子明仔当起了讲解员:“这张旧图片就是过去基围人居住的船。我们过去被叫做‘水流柴’,那时我们都是漂在海上、以渔业为生,没有固定居所……”陈伯还即兴哼起《咸水歌》。《咸水歌》是本地人以前自娱自乐和谈恋爱时唱的民歌。对于爷爷这个“活历史”,刚读二年级的小孙子很是佩服。

活动吸引了众多本地居民和来深建设者参加。来自湖南的赵先生说,他来福永3年了,这还是首次了解福永本地的文化,“原来我们常吃的基围虾,就是基围人养殖的虾啊。”

活动吸引了众多本地居民和来深建设者参加。

什么是基围文化?陈伯告诉记者,原来在宝安靠近珠江口一带,生活着一批早期的移民、拓荒者,他们漂在海上、以渔业为生,被叫做“水流柴”或“无门闩”。新中国成立后,“水流柴”上岸开始围垦,养鱼养虾,被人们称为“基围人”,如今了解他们“身世”的人已经不多。陈伯介绍,“水流柴”在海上作业时会碰到海盗,被抢劫的情况经常发生,“基围人”养鱼养虾最怕台风,台风一来,茅棚被刮倒,鱼虾被冲跑。“水流柴”和“基围人”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对抗天灾人祸,形成了独特的基围文化。

为传承基围人文历史,打造福围文化记忆的符号,福围社区举办了“留住本土文化的记忆”系列活动,希望更好延续本土文化。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记者 叶志卫 通讯员 叶佐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