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人的历史大片——只要你为西乡,西乡永远记得你!
新西乡记微信公众号
2018-11-12 20:59

王大中丞祠,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圩西南端,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一1772年)。

清康熙七年初(1668年),广东巡抚王来任,巡视粤东,体察民情,目睹沿海边民深受迁徙之苦,因此,为民请命,给朝廷上书《展界复乡疏》(清嘉庆《祈安县志》有载)。奏章中揭示了迁界给沿海边民带来的祸害,并建议:“将原迁之界悉驰其禁,招徕迁民,复业耕种与前晒盐斤”。朝廷纲谏,遂下诏,令稍展界。是年秋,王来任病卒。

两广总督周有德奉行迁民出界,及时开展,新安县得以恢复,邑人重整家园,人民犹如新生,为了不忘王来任、周有德之德,立庙祭祀。

这个视频就是根据王来任历史故事创作的情景剧《抚民留善政》。西乡背山面海,自古以来西乡人渔樵耕读,过着恣意和淡泊自如的生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西乡人经受过许许多多狂风海浪自然灾害,遭受过无数次海上强梁的祸害,而最大的人祸莫过于清康熙年间的禁海与迁界。

清兵将渔民驱赶上岸,不准片帆出海

迁海带来良田、盐田、渔业抛荒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载,康熙五年、六年两年间,广东巡抚王来任五次疏奏,要求整肃官兵借名军需,强征暴敛;诬民为盗,妄杀良民的腐败行为。并将“欠给里民银两,动府州县现贮库银,照数给发。”康熙六年六月,王来任又上疏请求减免赋税,遭户部否决。由于得罪了既得利益者,被诬陷罢官,康熙七年正月回北京等待处理,在病榻中写成“展界复乡遗疏”。

王来任被罢官回京,卧病写下展界复乡遗疏,积劳成疾逝世

王来任为民请命的故事和他的“耿耿丹心”,让一代代西乡人铭记与感恩。西乡人为纪念王来任而修建的王大中丞祠至今保存完好,是目前深圳市保存得比较完好的一座古代建筑物,是西乡人的骄傲!

西乡人称王大中丞祠为 “巡抚庙”,庙前有“巡抚塘”、“巡抚街”,并有集市贸易——和平墟市,墟市中有猪仔行、卖草街、油炸埔等。

“巡抚庙”(王大中丞祠)门额上的彩画完好如初

20世纪60年代的巡抚街一角

时光弹指而逝,转眼沧海已成桑田,古村落和许多古民居不复存在了。西乡社区仅存夏、黄两间与巡抚庙同期的民居建筑,弥足珍贵。

最后的古民居“趟栊门”

如今,西乡街道打破过去的旧办法,让古建筑融入百姓生活,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日前,西乡街道在王大中丞祠中堂举行了“王大中丞纪念中心”“西乡感恩文化教育基地”“西乡勤政为民教育基地”揭牌仪式,让王大中丞祠再度华丽变身,迸发出新的活力。

升级改造后的王大中丞祠模拟还原了当时巡抚王来任在公堂的场景,陈列了西乡明朝末年延续至今的一些重要历史记载和物件。

布展后,王大中丞祠“活”了起来,群众可以通过参观游览,瞻仰王来任的同时,学习勤政为民和传承回报感恩的民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留下了一张张旧照片、一段段旧故事、一栋栋旧建筑·····

尘封的画面被唤醒,一阙阙的记忆变得鲜明而有活力。山石更改,岁月变迁,勤劳的西乡人凭借智慧在这片土地上生根,打拼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西乡河在缓缓流淌,北帝古庙香火依旧繁盛,而王大中丞祠,仍旧安静地屹立在西乡,记录着西乡的故事,述说着西乡的美好······

见习编辑 黄泽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