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书写这些深圳故事!《我们深圳》丛书创作分享会举办
读特记者 林洲璐 通讯员 杨晓霞 程晓玲 /文 杨晓霞 /图
2018-10-08 17:50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推出大型非虚构图文丛书《我们深圳》系列。近日,该出版社携手深圳全民写作计划组委会在深圳图书馆南书房成功举办了以“我们深圳与城市写作”为主题的《我们深圳》丛书创作分享会。同时在现场还举行了“全民写作我们深圳”的签约仪式,并发布新书《深商简史》。

此次活动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深圳全民写作计划组委会、深商总会、深圳市商业联合会联合主办,深圳青年杂志社、深商研究会等单位联合承办,深圳图书馆协办,并由东鹏特饮大力支持。

此次活动为“深谈”系列活动的第五场,“深谈”的前身是“睦邻文学奖”系列讲论活动,活动特别邀请了《我们深圳》丛书作者老亨、王国华、孙霄、王俊、吴晓雅等,以圆桌会议的形式,用独特的视角,亲身讲述个性化、多元的深圳。

《我们深圳》丛书提供包容一切深圳故事的空间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社长胡洪侠从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少有的留学印度的美术家常秀峰的生平讲起,讲述一个关于深圳的故事。常秀峰1914年出生于安徽,1947年前往印度留学,随后到香港定居多年,而他却在92岁高龄的时候选择深圳作为安度晚年之所,作为他落叶归根的地方。胡洪侠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在场观众,在改革开放以前,深圳是一个被无数海外华人观望以解乡愁的地方。

“这是深圳的故事被讲述的方式之一,很多至今还在流传,深圳的故事有很多被讲述的方式,桥头堡、排头兵、窗口、现代文化名城,深圳的故事一直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被讲述。我们来到深圳发生了很多故事,但是我们却活在“被讲述”的故事里,今天将成为一个转折点,我们要主动讲述关于深圳的故事。”胡洪侠表示深圳有许多故事,而我们这些在深圳收获良多的人却没有一种方式去讲述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因此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策划了《我们深圳》丛书,给大家提供一个巨大的、包容一切深圳故事的空间。

深商企业家每天都在创造奇迹

深圳市深商总会秘书长石庆从深圳中集集团的发家开始讲起,讲述深商企业家的创业故事与其背后的深商精神。深商联从2005年成立开始,一直高举着“深商”的大旗,创新、开放、务实、低调、企业精神等等构成了深商的基因,深商不仅是深圳的,还是全国的、世界的、华人的。深商精神从袁庚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开始,并由一代代深商企业家发扬下去。石庆表示,深商这个群体在深圳乃至全国都具有活力,他们勇于冒险开拓,不断寻求新的业态和新的思维,深圳这座城市因为深商企业家而创造了辉煌,因此记载深圳的时候也要关注深商这个群体,通过宣传深商群体,聚焦深商,了解我们深圳。

“全民写作我们深圳”项目签约启动

“古有晋商徽商,今有港商台商,我们正在发现深商。”深商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老亨讲道,深商会不仅仅是全国地方商会中组织得最好的AAAAA级民间商会,会员基本覆盖深圳顶尖级、中间级、普及级的中小企业,同时也是深圳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商会。深商的背后有一套理念、一套精神、一套商业思维,这些都需要“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来。

老亨不仅是深商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同时也是全民写作计划组委会秘书长、此套丛书中《深商简史》一书的作者。老亨表示《我们深圳》这套丛书的观念与全民写作计划组委会的想法不谋而合,深圳全民写作计划这次携手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深圳市特区文学杂志社,希望通过《我们深圳》丛书及“非虚构深圳”,实行深圳题材在纸媒、IT端、移动端的三屏创作与阅读,为当下的深圳题材原创注入新的活力,提供全方位的平台。

活动现场深圳报业集团和深圳全民写作计划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了“全民写作我们深圳”项目,是活动相关各方共同以全民写作建构非虚构深圳,一起撰写深圳备忘录。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深圳社区口述史”,着重城市历史及人文的梳理与挖掘,用文字打捞城市街道、社区的历史记忆;二是“深圳面孔”,呈现深圳人不同的生活方式,通过文字和影像来展示万花筒似的都市人生,探索生活的可能性与边界,寻找平凡中的不平凡;三是“深商故事”,以企业发展纪实、企业家纪传、深商行业发展故事、影视文学剧本创作等,虚实结合,艺术地演绎全球一流商业都市的波澜壮阔发展历史。

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的“我们深圳”

《我们深圳》丛书作者王国华、孙霄、王俊、吴晓雅在分享会中一一为我们讲述他们眼中的深圳。

《白石洲》作者吴晓雅分享了她在白石洲居住的经历与由此展开的思考,城市的空间形态反映了文明进程中巨大的变化,她希望所有与城中村相关的讨论能将我们的城市指向更合理更健康的方向。吴晓雅深入白石洲,通过观察、采访,以非虚构的形式呈现白石洲当下生态和过往历史。在书中记录下白石洲的街头世相、人情百态、生存状况、经济业态、不同的人群和生活方式。

深圳宝安日报社编委、《深圳街巷志》作者王国华与在场嘉宾探讨了如何让我们深圳的作品真正地成为国内打得响的作品,他建议道,写作时,对内可大力刻画书籍关于深圳的文化认同感,而对外则掩盖深圳这座城市的光环,强调作品本身,寻找不违背自我思想同时又能被文化话语中心所接受的方式来写作。

中英街历史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中英街往事》作者孙霄随着PPT画面的播放回顾中英街的辉煌与变迁,他从中英街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一幕幕历史镜头中,把中英街的一个个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孙霄根据自己在中英街十七年工作的亲身经历,结合对中英街历史调研和研究回忆撰写《中英街往事》一书,通过挖掘中英街的历史故事,使之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乐评人、《歌声起处》作者王俊通过全面的采访和细致的研究,传神再现深圳音乐近40年来走过的峥嵘岁月,全方位解读在深圳发生的一个又一个音乐传奇背后的故事。王俊表示《我们深圳》这套丛书凝聚了深圳的精神,树立了深圳的文化自信,同时也对《深商简史》的发布感到振奋。他讲道,大学毕业来到深圳的他有过迷茫,而那时候深商的概念对于他这个刚从北京来的毕业生来讲影响非常大,那些相关的文章是他当时留深自信心的来源。最后他表示要多关注现在正在成长的这些人,再过十年二十年,85后的年轻人会走到舞台的正中央,记录这些人就是记录深圳的崛起,希望在未来。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林洲璐 通讯员 杨晓霞 程晓玲 /文 杨晓霞 /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