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戏剧人集体颠覆“阿斗”,蜀后主“对撞”西罗马亡国之君
读特首席记者 杨媚
2018-08-16 16:14

“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典故都出自同一个历史人物——蜀国后主刘禅。如今,一群90后深圳戏剧人要把刘禅的故事搬上舞台。8月21-25日,爪马戏剧出品的全新版本《王的名义》将在南山文体中心连演5场,还将于10月参演上海国际艺术节。

   《王的名义》海报

深圳小剧场话剧,素以都市风格的“轻题材”见长。《王的名义》的出现,让本土话剧舞台呈现出不一样的质感,这不禁让人好奇:在90后戏剧人的眼里,刘禅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他们为何要挑战厚重深刻的历史题材?在都市题材占主导的小剧场话剧领域,《王的名义》会不会“水土不服”?

在演出前夕,深圳演艺榜对话该剧编剧、导演李梓诚。“我们希望把这个‘昏君’还原为一个普通人,呼吁更多人对个体的关注。”他说。

灵感——当蜀国后主“撞”上西罗马末代皇帝

“《王的名义》中的主角‘刘阿斗’,其实是中外两部文学经典改编融合的产物。”李梓诚表示,该剧创作灵感来源于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三国志》以及瑞典著名剧作家迪伦马特的名剧《罗慕路斯大帝》。

    夏帅饰演刘禅

他说,《罗慕路斯大帝》是他接触戏剧以来最喜欢的一部作品,作家虚构出西罗马帝国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面对日耳曼大军压境时始终不理朝政、自顾自养鸡的情节,是一则充满黑色幽默的寓言故事。在迪伦马特的重构下,罗慕路斯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亡国之君,而是一个“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哲学家。

“《三国志》不用多说了,所有的男生都有三国情怀。当生发出把这两个作品结合起来的灵感时,我们变得非常有创作动力。我们希望借由阿斗的视角回看浩瀚的历史,从中得到对时代和人性的思考。”

最终呈现的《王的名义》,讲述了蜀后主刘禅在魏国人攻入成都前一天的故事,围绕在“扶不起的阿斗”周围的,是决意舍生取义的公主、大义凛然的诸葛尚、道貌岸然的张皇后、还有投机倒把的南蛮王等人。

风格——“普通人的最后一夜”既荒诞又幽默

一说历史题材,就让人想起了晦涩、沉重的格调?为了颠覆这种固有的观剧体验,也为了让历史题材与小剧场呈现更为“和谐”,爪马戏剧的编创团队决定以荒诞诙谐的手法,再现了“游戏人生”的刘阿斗的最后一夜。

剧中的这位蜀后主,终日养鸡为乐,主张无为而治,装疯卖傻,他的人生理想和爱民如子的精神将被一一展现。“全程酣畅淋漓爆笑,结尾戳人泪点,在谈笑风生中给予了观众深刻的思想体验。”李梓诚说。

“我们试图把这个被大家贴上‘昏君’标签的皇帝还原为一个普通人。”李梓诚说,刘禅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会被赋予各种身份意义性格。“现在的网络高度发展,人们习惯于用标签来总结归纳人群,我们通过作品呼吁更多人对个体的关注。”

从俗语“扶不起的阿斗”可以看出,大众对历史上这位君主的“亡国”抉择多持否定态度。但《王的名义》并未对刘阿斗做价值判断,李梓诚认为,“这只是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的抉择”。

他认为,“刘阿斗”对于现代人的借鉴意义在于:“一个人先学会爱另一个人,然后再考虑其他的东西。”

升级——“偶戏”“人戏”呈现古朴与先锋的冲突

李梓诚说,即将上演的《王的名义》是“升级2.0版”。去年8月,由王冯源编剧和执导的《王的名义》曾经在华夏艺术中心演出,让深圳观众眼睛为之一亮。此次的2018版《王的名义》将呈现出不同面貌,并加入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手绘剧情图由10岁邓沐橙绘画完成

此次版本由李梓诚和汪圣乔历时一年进行了二度改编创作。“除了保留原有的艺术风格之外,剧中还加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袋木偶、提线木偶以及传统戏曲的元素。木偶将承担起舞台上关于战争、回忆、想象等超现实段落的呈现,和演员共同在一夜之内讲述阿斗的人生,呈现出古朴和先锋的舞台冲突感。”

来自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的青年教师夏帅继续出演刘禅一角,其他的角色由爪马戏剧《同谋》《老友祭》《情人晚餐》中的人气演员王珏、杜一凡、梁楚铭、袁红阳、李冯骄等出演,从深圳舞台成长起来的青年演员邓忱超、欧阳思维也加盟该剧。“这将是爪马戏剧最多演员阵容、最强编创团队的一部作品。”

据悉,《王的名义》已获上海国际艺术节邀约,10月将在上海戏剧学院创想周的板块演出两场。制作人王少伟表示,希望能在国际化的艺术节中展示深圳的戏剧力量,让更多的人关注“深圳戏剧”。

编辑 王雯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杨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