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时照:重修“四库全书”
深圳号
308
深圳报业集团
深圳报业集团
05-01 09:39

丁时照:重修“四库全书”

深圳报业集团

深圳报业集团官方发布平台

此“四库全书”与彼《四库全书》没有关联,但有关系。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官修的一部百科丛书,由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纪昀等官员负责编纂,用时13年,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所存文献的最大总汇,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

“四库全书”则是现代新闻单位全面的数字化,是互联网时代一项浩大的内容编修工程,是数字社会的新基建,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意识形态领域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传媒单位的压舱石,更是一代又一代新闻人接续奋斗的心血结晶。

“四库全书”之名源于初唐。当时官方将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它基本上涵盖了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其中“经部”主要收录儒家经典及后人阐释;“史部”包括各类史书;“子部”指诸子百家著作;“集部”则是各种诗文汇编。

新“四库全书”的“四库”则是指文字库、图片库、音频库、视频库。“全”是指数字时代新闻单位全部内容之总和。

具体到传媒单位,记者采写的内容,编辑组成的版面,都是重要资产。都说纸寿千年,却不包括报纸。报纸的内容是易碎品。十来年时间,新闻纸也会发黄变脆,如果搬动,还易破损。在前数字化浪潮期间,新闻单位将历年留存的报纸电子化。然而,光盘寿命不如纸,很多存有内容的光盘、硬盘,有的遗失,有的打不开。再次数字化刻不容缓。

往古而察之,在新闻口口相传之后,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的信息传播,促成了现代文明的诞生。但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有摄像头”之后,信息大爆炸相当于宇宙大爆炸,传递主题泛众,内容纷繁复杂。在口传新闻和当前“新口传新闻”之间,数百年纸媒内容的抢救刻不容缓。

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出现,内容成为大家争夺的对象。内容是人生产的,人是有价值观的。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而言,经过把关的传统媒体的内容尤显金贵。但是,这些内容要么还在纸上,要么散落各处,要么没有标引。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纸媒内容的高质量数字化刻不容缓。

道理好懂,做起来好难。《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或许有启发。

《四库全书》工程共分四步:

第一步是用7年时间征集图书,朝廷还对进书者表彰和奖励。

第二步是整理。《四库全书》的底本有四个来源,包括内府藏书、清廷官修书、从各地征集的图书和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佚书。对以上各书建立应抄、应刻、应存的标准。应抄是合格的著作,应刻是最好的著作,应存是不合格的著作,不能入库,仅存其名,这类著作共有6793种、93551卷,比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多出将近一倍。

第三步是抄写底本。抄写人员工作5年,工作量是180万字,期满考核,按照等级分别授予州同、州判、县丞、主簿等官职。也就是说,干得好,可以当官。

第四步是校订。有分校、复校、总裁三关,最后装潢进呈朝廷。

由此观之,做好新“四库全书”,第一要领导重视,第二要有资金支持,第三要专人专班,第四要时间。除此之外,第五乃至第N条的,应该包括标准的制订、科技的应用、数据的清洗、新内容的不断补充、语料库的可流通等。

《四库全书》共手抄7部,分藏各地。先抄好的4部藏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北四阁”。后抄好的3部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南三阁”。《四库全书》修成至今,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

新修“四库全书”的路径与此相反,各地可以先修编,然后各库联通,五湖通江达海,媒体耕海牧渔。

本文刊于2024年第2期《新传播》杂志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报料
评论(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打开读特,更多精彩